-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于急求也。
-
·静生动长,动消静息,息则生,生则长,长则消,消则息。
-
·善用人底是个人都用得,不善用人底是个人用不得。
-
·日正午,月正圆,一呼吸间耳。呼吸之前,未午未圆;呼吸之后,午过圆过。善观中者,此亦足
-
·凡名器服饰,自天子而下庶人而上,各有一定等差,不可僭逼。上太杀是谓逼下,下太隆是谓僭
-
·知识,心之孽也;才能,身之妖也;贵宠,家之祸也;富足,子孙之殃也。
-
·抱得不哭孩儿易,抱得孩儿不哭难。
-
·孟子谓文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虽非文王之心,最看得时势定。文王非利天下而取
-
·水能实虚,火能虚实。
-
·徇情而不废法,执法而不病情,居官之妙悟也。圣人未尝不履正奉公,至其接人处事大段圆融
-
·定则水,燥则火,吾心自有水火。静则寒,动则热,吾身自有冰炭。然则天地之冰炭谁为之?亦
-
·君子动大事,十利而无一害,其举之也必矣。然天下无十利之事,不得已而权其分数之多寡,利
-
·君子与人共事,当公人己而不私。苟事之成,不必功之出自我也;不幸而败,不必咎之归诸人
-
·心术平易,制行诚直,语言疏爽,文章明达,其人必君子也。心术微暧,制行诡秘,语言吞吐,文
-
·鬼神无声无臭,而有声有臭者乃无声无臭之散殊也。故先王以声臭为感格鬼神之妙机。周人
-
·“中”是千古道脉宗,“敬”是圣学一字诀。
-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彼悦之则悦,怒之则怒,浅衷狭量,粗心浮气,妇
-
·静是个见道底妙诀,只在静处潜观,六合中动底机括都解破若见了。还有个妙诀以守之,只是
-
·“忍”“激”二字,是祸福关。
-
·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
-
·事到放得心下,还慎一慎何妨?言于来向口边,再思一步更好。
-
·入庙不期敬而自敬,入朝不期肃而自肃,是以君子慎所入也。见严师则收敛,见狎友则放恣,是
-
·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丈夫之耻行也。
-
·圣人作经,有指时物者,有指时事者,有指方事者,有论心事者,当时精意与身往矣。话言所遗,
-
·水无渣,着土便浊;火无气,着木便烟。性无二,着气质便杂。
-
·坐对明灯不可以见暗,而暗中人见对灯者甚真。是故君子贵处幽。
-
·圣人无奇名,太平无奇事,何者?皇锡此极,民归此极,道德一,风俗同,何奇之有?
-
·明道受用处阴得之佛老,康节受用处阴得之庄列,然作用自是吾儒,盖能奴仆四氏而不为其作
-
·当急遽冗杂时,只不动火,则神有余而不劳,事从容而就理。一动火,种种都不济。
-
·铨署楹帖:直者无庸我力,枉者我无庸力,何敢贪天之功;恩则以奸为贤,怨则以贤为奸,岂能
-
·士君子要养心气,心气一衰,天下万事分毫做不得。冉有只是个心气不足。
-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
·圣贤处天下事,委曲纡徐,不轻徇一己之情,以违天下之欲,以破天下之防。是故道有不当直,
-
·韦弁布衣,是我生初服,不愧此生,尽可以还。大造轩冕,是甚物事,将个丈夫来做坏了,有甚面
-
·智者之于事,有言之而不行者,有所言非所行者;有先言而后行者,有先行而后言者;有行之
-
·强恕是最拙底学问,“三近”人皆可行,下此无工夫矣。
-
·中高第,做美官,欲得愿足,这不是了却一生事。只是作人不端,或无过可称而分毫无补于世,
-
·三千三百,茧丝牛毛,圣人之精细入渊微矣。然皆自性真流出,非由强作,此之谓天理。
-
·诚与才合,毕竟是两个,原无此理。盖才自诚出,才不出于诚,算不得个才,诚了自然有才。今
-
·士君子常自点检,昼思夜想,不得一时闲,却思想个甚事?果为天下国家乎?抑为身家妻子乎?飞
-
·无所乐,有所苦,即父子不相保也,而况民乎!有所乐,无所苦,即戎狄且相亲也,而况民乎!
-
·善之当为,如饮食衣服然,乃吾人日用常行事也。人未闻有以祸福废衣食者,而为善则以祸福
-
·《谦》六爻,画画皆吉;“恕”一字,处处可行。
-
·定静中境界,与六合一般大,里面空空寂寂,无一个事物。才问他索时,般般足,样样有。
-
·吾心原止水,世态任浮云。
-
·学必相讲而后明,讲必相直而后尽。孔门师友不厌穷问极言,不相诺承顺,所谓审问明辨也。
-
·“昏弱”二字,是立身大业障,去此二字不得,做不出一分好人。
-
·或问:“怨尤之念,底是难克,奈何?”曰:“君自来怨尤,怨尤出甚底?天之水旱为虐,不怕人怨
-
·古之居民上者,治一邑则任一邑之重,治一郡则任一郡之重,治天下则任天下之重。朝夕思虑
-
·世间至贵莫如人品,与天地参,与古人友,帝王且为之屈,天下不易其守。而乃以声色财货、富
-
·襄垣县署楹帖:百姓有知,愿教竹头生笋;三堂无事,任从门外张罗。
-
·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
-
·“或问:‘鸡鸣而起,若未接物,如何为善?’程子曰:‘只主于敬,便是善’”愚谓惟圣人未接
-
·毅然奋有为之志,到手来只做得五分;确然矢不为之操,到手来只守得五分。渠非不自信,未
-
·“公正”二字是撑持世界底,没了这二字,便塌了天。
-
·被发于乡邻之斗,岂是恶念头?但类于从井救人矣。圣贤不为善于性分之外。
-
·上吐下泻之疾,虽日进饮食,无补于憔悴;入耳出口之学,虽日事讲究,无益于身心。
-
·辨学术,谈治理,直须穷到至处,让人不得。所谓“宗庙朝廷便便言”者,盖道理古今之道理,
-
·天道以无常为常,以无为为为。圣人以无心为心,以无事为事。
-
·自古功业,惟孔孟最大且久。时雍风动,今日百姓也没受用处。赖孔孟与之发挥,而尧舜之业
-
·治世莫先无伪,教民只是不争。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
-
·阳为客,阴为主;动为客,静为主;有为客,无为主;万为客,一为主。
-
·仆隶下人昏愚者多,而理会人意,动必有合,又千万人不一二也。居上者往往以我责之,不合则
-
·流俗污世中真难做人,又跳脱不出,只是清而不激就好。
-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
·七尺之躯,戴天履地,抵死不屈于人。乃自落草以至盖棺,降志辱身,奉承物欲,不啻奴隶。到
-
·祸莫大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仇莫深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
·人人各有一句终身用之不尽者,但在存心着力耳。或问之,曰:只是对症之药便是。如子张只
-
·明者料人之所避,而狡者避人之所料,以是相与,是贼本真而长奸伪也。是以君子宁犯人之疑,
-
·与友人论天下无一物无礼乐,因指几上香曰:“此香便是礼,香烟便是乐;坐在此便是礼,一笑
-
·圣人掀天揭地事业只管做,只是不费力;除害去恶只管做,只是不动气;蹈险投艰只管做,只
-
·只此一念公正了,我与天地鬼神通是一个,而鬼神之有邪气者,且跧伏退避之不暇。庶民何私
-
·士君子在尘世中摆脱得开,不为所束缚;摆脱得净,不为所污蔑,此之谓天挺人豪。
-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处众人中,孤另另的别作一色人,亦吾道之所不取也。子曰:“群而不党。”群占了八九分,不
-
·“中”之一字,是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东西南北于四方。此是南面独尊道中底天子,仁义礼
-
·口塞而鼻气盛,鼻塞而口气盛,鼻口俱塞,胀闷而死。治河者不可不知也。故欲其力大而势急,
-
·柔胜刚,讷止辩,让愧争,谦伏傲。是故退者得常倍,进者失常倍。
-
·驼负百钧,蚁负一粒,各尽其力也。象饮数石,鼷饮一勺,各充其量也。君子之用人,不必其效
- 《齿以刚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鹤一去不复返.》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择音.》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