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君子动大事,十利而无一害,其举之也必矣。然天下无十利之事,不得已而权其分数之多寡,利
-
·天道渐则生,躐则杀。阴阳之气皆以渐,故万物长养而百化昌遂。冬燠则生气散,夏寒则生气
-
·有希天之学,有达天之学,有合天之学,有为天之学。
-
·鳏寡孤独、疲癃残疾、颠连无告之失所者,惟冬为甚。故凡咏红炉锦帐之欢、忘雪夜呻吟之
-
·要体认,不须读尽古今书,只一部《千字文》,终身受用不尽。要不体认,即《三坟》以来卷卷
-
·窗间一纸,能障拔木之风;胸前一瓠,不溺拍天之浪。其所托者然也。
-
·真是真非,惟是非者知之,旁观者不免信迹而诬其心,况门外之人,况千里之外、百年之后乎?
-
·才有一分自满之心,面上便带自满之色,口中便出自满之声,此有道之所耻也。见得大时,世间
-
·容貌要沉雅自然,只有一些肤浅之色、作为之状,便是屋漏少工夫。
-
·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
-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不可知,可知之祖也。无不可知,做可知不出;无可知,则不可知何
-
·人事就是天命。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
-
·动大众,齐万民,要主之以慈爱,而行之以威严,故曰“威克厥爱”,又曰“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
·“察言观色,度德量力”,此八字处世处人一时少不得底。
-
·“夫焉有所倚”,此至诚之胸次也。空空洞洞,一无所着,一无所有,只是不倚着。才倚一分,
-
·世界一般是唐虞时世界,黎民一般是唐虞时黎民,而治不古若,非气化之罪也。
-
·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
-
·天理本自廉退,而吾又处之以疏;人欲本善夤缘,而吾又狎之以亲。小人满方寸而君子在千里
-
·善人无邪梦,梦是心上有底。男不梦生子,女不梦娶妻,念不及也。只到梦境,都是道理上做,
-
·“隔”之一字,人情之大患。故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上下之交务去隔。此字不去,而不
-
·利刃斫木绵,迅炮击风帜,必无害矣。
-
·过也,人皆见之,乃见君子。今人无过可见,岂能贤于君子哉?缘只在文饰弥缝上做工夫,费尽
-
·近世料度人意常向不好边说去,固是衰世人心无忠厚之意。然士君子不可不自责,若是素行孚
-
·水、鉴、灯烛、日月、眼,世间惟此五照宜谓五明。
-
·动时只见发挥不尽,那里觉错?故君子主静而慎动。主静,则动者静之枝叶也;慎动,则动者静
-
·或问:士大夫交际,礼与?曰:礼也。古者睦邻国有享礼,有私觌,士大夫相见各有所贽,乡党亦
-
·吾辈所欠只是涵养不纯不定,故言则矢口所发,不当事,不循物,不宜人;事则恣意所行,或太
-
·亲没而遗物在眼,与其不忍见而毁之也,不若不忍忘而存之。
-
·一巨卿还家,门户不如做官时,悄然不乐,曰:“世态炎凉如是,人何以堪?”余曰:“君自炎凉,
-
·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渐之来也远。顿之著力在终,渐之著力在始。
-
·誉既汝归,毁将安辞?利既汝归,害将安辞?功既汝归,罪将安辞?
-
·豪雄之气,虽正多粗,只用他一分便足济事,那九分都多了,反以偾事矣。
-
·圣门学问心诀,只是不做贼就好。或问之,曰:做贼是个自欺心、自利心,学者于此二心一毫摆
-
·礼无不报,不必开多事之端;怨无不酬,不可种难言之恨。
-
·罕譬而喻者,至言也;譬而喻者,微言也;譬而不喻者,玄言也。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不
-
·有德之容,深沉凝重,内充然有余,外阒然无迹。若面目都是精神,即不出诸口而漏泄已多矣,
-
·水至清不掩鱼鲕之细,练至白不藏蝇点之缁,故“清白”二字,君子以持身则可,若以处世,道
-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是可能也。鼻左受香,右受恶;耳左听丝,右听竹;目左视东,右视西,是
-
·学莫大于明分。进德要知是性分,修业要知是职分,所遇之穷通要知是定分。
-
·顺其自然,只有一毫矫强,便不是;得其本有,只有一毫增益,便不是。
-
·世人之形容人过,只象个盗跖;回护自家,只象个尧舜。不知这却是以尧舜望人,而以盗跖自
-
·文名、才名、艺名、勇名,人尽让得过,惟是道德之名则妒者众矣。无文、无才、无艺、无勇
-
·烈士死志,守士死职,任士死怨,忿士死斗,贪士死财,躁士死言。
-
·只脱尽轻薄心,便可达天德,汉唐以下儒者,脱尽此二字不多人。
-
·人情愈体悉愈有趣味,物理愈玩索愈有入头。
-
·君子豪杰战兢惕励,当大事勇往直前;小人豪杰放纵恣睢,拼一命横行直撞。
-
·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
-
·人有畏更衣之寒而忍一岁之冻,惧一针之痛而甘必死之疡者。一劳永逸,可与有识者道。
-
·手段不可太阔,太阔则填塞难完;头绪不可太繁,太繁则照管不到。
-
·莫以勤劳怨辛苦,朝庭觅你做奶母。
-
·说不得真知明见,一些涵养不到,发出来便是本象,仓卒之际,自然掩护不得。
-
·挞人者梃也,而受挞者不怨梃;杀人者刃也,而受杀者不怨刃。
-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
·千古一条大路,尧、舜、禹、汤、文、武、孔、孟由之。此是官路古路,乞人盗跖都有分,都
-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名望甚隆,非大臣之福,如素行无愆,人言不足仇也。
-
·童心最是作人一大病,只脱了童心,便是大人君子。或问之,曰:凡炎热念,骄矜念,华美念,欲
-
·周子谓:“圣可学乎?曰无欲。”愚谓圣人不能无欲,七情中合下有欲。孔子曰己欲立欲达。
-
·静里看物欲,如业镜照妖。
-
·有天欲,有人欲。吟风弄月,傍花随柳,此天欲也。声色货利,此人欲也。天欲不可无,无则禅
-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立身行己是我主张。此三者不相夺也。
-
·圣人无奇名,太平无奇事,何者?皇锡此极,民归此极,道德一,风俗同,何奇之有?
-
·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
-
·阴阳合时只管合,合极则离;离时只管离,离极则合。不极则不离不合,极则必离必合。
-
·古人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人名望相近则相妒。
-
·才犹兵也,用之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之暴寡陵弱则为劫夺之盗,是故君子非无才之患,患
-
·道途不治,不责妇人。中馈不治,不责仆夫。各有所官也。
-
·言语者,圣人之糟粕也。圣人不可言之妙,非言语所能形容。汉宋以来解经诸儒,泥文拘字,破
-
·讲学人不必另寻题目,只将《四书》、《六经》发明,得圣贤之道,精尽有心得,此心默契千古
-
·枕席之言,房闼之行,通乎四海。墙卑室浅者无论,即宫禁之深严,无有言而不知、动而不闻者
-
·或问:孔子教人,性非所先。曰:圣人开口处都是性。
-
·圣人作经,有指时物者,有指时事者,有指方事者,有论心事者,当时精意与身往矣。话言所遗,
-
·爱虺蝮而抚摩之,鲜不受其毒矣。恶虎豹而搏之,鲜不受其噬矣。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
- 《齿以刚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鹤一去不复返.》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择音.》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