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德之容,深沉凝重,内充然有余,外阒然无迹。若面目都是精神,即不出诸口而漏泄已多矣,
-
·形而上与形而下,不是两般道理;下学上达,不是两截工夫。
-
·以是非决行止,而以利害生悔心,见道不明甚矣。
-
·僧道、宦官、乞丐,未有不许其为圣贤者,我儒衣儒冠且不类儒,彼顾得以嗤之,奈何以为异类
-
·圣人千言万语,经史千帙万卷,都是教人学好,禁人为非。若以先哲为依归,前言为律令,即一
-
·人情只是个好恶,立身要在端好恶,治人要在同好恶。故好恶异,夫妻、父子、兄弟皆寇仇;
-
·利刃斫木绵,迅炮击风帜,必无害矣。
-
·见事易,任事难。当局者只怕不能实见得,果实见得,则死生以之,荣辱以之,更管甚一家非之,
-
·君子言见闻,不言不见闻;言有益,不言不益。
-
·为人上者,只是使所治之民个个要聊生,人人要安分,物物要得所,事事要协宜,这是本然职分
-
·阴阳合时只管合,合极则离;离时只管离,离极则合。不极则不离不合,极则必离必合。
-
·里面要活泼,于规矩之中无令怠忽;外面要摆脱,于礼法之中无令矫强。
-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
-
·赏及淫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罚及善人则恶者不以罚为辱。是故君子不轻施恩,施恩则劝;不
-
·有大一贯,有小一贯,小一贯贯万殊,大一贯贯小一贯。大一贯一,小一贯千百。无大一贯则小
-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故孝
-
·字到不择笔处,文到不修句处,话到不检口处,事到不苦心处,皆谓之自得。自得者,与天遇。
-
·天地万物,其情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干涉,其理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发明。
-
·民情不可使不便,不可使甚便。不便则壅阏而不通,甚者令之不行,必溃决而不可收拾。甚便
-
·气者形之精华,形者气之渣滓。故形中有气,无气则形不生;气中无形,有形则气不载。故有
-
·今之用人,只怕无去处,不知其病根在来处。今之理财,只怕无来处,不知其病根在去处。
-
·海,投以污秽,投以瓦砾,无所不容。取其宝藏,取其生育,无所不与。广博之量足以纳触忤而
-
·学术要辨邪正。既正矣,又要辨真伪。既真矣,又要辨念头切不切,向往力不力,无以空言辄便
-
·君子之于风俗也,守先王之礼而俭约是崇,不妄开事端以贻可长之渐。是故漆器不至金玉而刻
-
·任是权奸当国,也用几个好人做公道,也行几件好事收人心。继之者欲矫前人以自高,所用之
-
·斋戒神明其德,洗心退藏于密。
-
·用三十年心力,除一个“伪”字不得。或曰:君尽尚实矣。余曰:所谓伪者,岂必在言行间哉?
-
·“平”之一字极有意味,所以至治之世只说个天下平。或言:水无高下,一经流注无不得平。
-
·“察言观色,度德量力”,此八字处世处人一时少不得底。
-
·圣人尝自视不如人,故天下无有如圣人者,非圣人之过虚也,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其一才一智
-
·古之居民上者,治一邑则任一邑之重,治一郡则任一郡之重,治天下则任天下之重。朝夕思虑
-
·万般好事说为,终日不为;百种贪心要足,何时是足?
-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
·铦矛而秫梃,金矢而秸弓,虽有《周官》之法度而无奉行之人,典谟训诰何益哉!
-
·圣人只有一种才,千通万贯,随事合宜。譬如富贵,只积一种钱,贸易百货都得。众人之才如货
-
·少年大病,第一怕是气高。
-
·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而今提纲挈领之人奄奄气不足
-
·终有归来日,不知到几时。
-
·一率作则觉有意味,日浓日艳,虽难事,不至成功不休;一间断则渐觉疏离,日畏日怯,虽易事,
-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
·常将半夜萦千岁,只恐一朝便百年。
-
·别个短长作己事,自家痛痒问他人。
-
·俗气入膏肓,扁鹊不能治。为人胸中无分毫道理,而庸调卑职、虚文滥套认之极真,而执之甚
-
·得人不敢不然之情易,得人自然之情难。秦、汉而后皆得人不敢不然之情者也。
-
·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
-
·且莫论身体力行,只听随在聚谈间,曾几个说天下国家身心性命正经道理?终日哓哓剌剌,满口
-
·先难后获,此是立德立功第一个张主。若认得先难是了,只一向持循去,任千毁万谤也莫动心,
-
·天地之于万物,原是一贯。
-
·太古之世,上下相忘,不言而信。中古上下求相孚,后世上下求相胜。上用法胜下,下用欺以避
-
·亲疏生憎,爱憎生毁誉,毁誉生祸福,此智者之所耽耽注意,而端人正士之所脱略而不顾者也。
-
·或问:中之道,尧舜传心,必有至玄至妙之理?余叹曰:只就我两人眼前说这饮酒,不为限量,不
-
·正大光明,透彻简易,如天地之为形,如日月之垂象,足以开物成务,足以济世安民,达之天下万
-
·君子之处事有真见矣,不遽行也,又验众见,察众情。协诸理而协,协诸众情众见而协,则断以
-
·凡酌量天下大事,全要个融通周密、忧深虑远。营室者之正方面也,远视近视,曰有近视正而
-
·无厌之欲,乱之所自生也;不平之气,乱之所由成也。皆有国者之所惧也。
-
·喜杀人是泰,愁杀人也是泰。泰之人昏惰侈肆,泰之事废坠宽罢,泰之风纷华骄蹇。泰之前如
-
·处世莫惊毁誉,只我是,无我非,任人短长。立身休问吉凶,但为善,不为恶,凭天祸福。
-
·古人之相与也,明目张胆,推心置腹。其未言也,无先疑;其既言也,无后虑。今人之相与也,
-
·何是何非,何长何短,但看百忍之图。不喑不瞽,不痴不聋,自取一朝之忿。
-
·君子处事,主之以镇静有主之心,运之以圆活不拘之用,养之以从容敦大之度,循之以推行有渐
-
·治世莫先无伪,教民只是不争。
-
·火性发扬,水性流动,木性条畅,金性坚刚,土性重厚,其生物也亦然。
-
·只大公了,便是包涵天下气象。
-
·朝三暮四,用术者诚诈矣。人情之极致,有以朝三暮四为便者,有以朝四暮三为便者,要在当其
-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理;不恃人,只是恃道。
-
·过差遗忘,只是昏忽,昏忽只是不敬。若小心慎密,自无过差遗忘之病。孔子曰“敬事”。樊
-
·君子立身行己,自有法度,此有道之言也。但法度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以来只
-
·天下之财,生者一人,食者九人;兴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冻馁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
-
·“夫焉有所倚”,此至诚之胸次也。空空洞洞,一无所着,一无所有,只是不倚着。才倚一分,
-
·守先王之大防,不为苟且人开蹊窦,此儒者之操尚也。敷先王之道而布之宇宙,此儒者之事功
-
·六经言道而不辨,辨自孟子始。汉儒解经而不论,论自宋儒始。宋儒尊理而不僭,僭自世儒始。
-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
·简静沉默之人,发用出来不可当。故停蓄之水一决不可御也,蛰处之物其毒不可当也,潜伏之
-
·清人不借外景为襟怀,高士不以尘识染情性。
-
·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
-
·尧、舜、周、孔之道如九达之衢,无所不通。如代明之日月,无所不照。其余有所明必有所昏
-
·骄惯之极,父不能制子,君不能制臣,夫不能制妻,身不能自制。视死如饴,何威之能加?视恩为
-
·欣喜欢爱处,便藏烦恼机关,乃知雅淡者,百祥之本。怠惰放肆时,都是私欲世界,始信懒散者,
-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
·事见到无不可时便斩截做,不要留恋,儿女子之情不足以语办大事者也。
- 《齿以刚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鹤一去不复返.》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择音.》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