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诗情都在水山中——序王勇超先生《五台吟》》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28 11:57:04

诗情都在水山中

——序王勇超先生《五台吟》

日前,收到王勇超先生即将付梓的旧体诗稿《五台吟》,书房夜灯之下细细品读,有两句像夏日的彩虹一样映入眼帘:


理趣无非花草内,

诗情都在水山中。

《飞车吟》


心中就想,这两句若抄录下来悬之书房,允为恰当。这么见性情的妙句,值得日夕观之。

我最初认识王勇超并不是因为诗,而是他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没有不喜欢夏鼎商彝、秦砖汉瓦、晋帖魏碑、唐绢宋纸之类的古董,也不会不喜欢江河腾涌、群峰逶迤、古涧危树、野渡孤舟之类的山水。古董连着历史,山水产生天籁,文人舍此两者,便少了静雅与情趣。我虽为楚人,却喜欢西安及三秦大地,盖因此处人文底蕴深厚,历朝古董特别是中世纪之前的物产,多且精湛。我常说,西安城中的文人,十之八九都是古董收藏家,城中的商贾,十之八九都会弄一个私家博物馆。郑板桥说扬州“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称种田”,袭其意而说西安,可谓“千家人户留文物,十里长街看汉唐”。如果说明清故宫在北京,那么整个一座西安就是一座汉唐的故宫了。

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位西安友人告诉过我,位于长安区五台镇上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值得一看,那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兴造的。文物之丰,收藏之富,于三秦仅见。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往参观。前年冬天机缘成熟,由西安市委宣传部马锐副部长陪同,前往五台镇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王勇超院长亲自陪同参观介绍,看完之后,应主人之请,我题辞一纸,书“大吃一惊,大开眼界”八字。院中的展馆,几乎全是从各地拆来重新装建的古代名人院落,其规模与品级应为国内之最,院中所收藏陈列的汉唐石雕、明清建筑、佛道经卷、历代字画,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名人墨迹,均为上乘。看了这些文物,不用深谈,就知道主人经历了多少曲折,花费了多少心血,受过了多少磨难。诚如勇超先生自己所说:


俗有良风民有魂,

国无传统世难尊。

轻抛万贯因何事,

留下中华一点根。

《良俗吟》


将数万件文物萃藏于一院,除了“轻抛万贯”,恐怕还得“费尽移山心力”,还得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此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勇超性木讷,不肯多讲话,但从他憨厚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一位立志“留下中华一点根”的文化守望者的笃定与责任。归途中,情不能禁,我在手机上写下了《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并赠王勇超先生》四首:


秦川南北复西东,

民俗收藏一院中。

岁月无情人有意,

遗珠今又伴春风。


汉代风华唐气象,

寸毫彩墨叹无穷。

雕梁刻石埋荒径,

一夕归来化彩虹。


五台镇上影重重,

古宅连楹若汉宫。

感物思乡游子意,

老槐树下日初红。


每临废垒怅晴空,

又见麒麟夕照中。

故国神游逢旧雨,

寻常巷陌揖英雄。


人还未到西安下榻处,我就将以上诗句发到王勇超的手机上。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位真正的文化英雄了,因此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更有不曾让我想到的是,当天夜里,勇超先生亦从手机上传来他的和诗,题为《熊召政先生参观敝院后,赋诗四首相赠。余感佩既深,不揣浅陋,次先生韵而和之》:


我居西邑子居东,

秦楚连心赤县中。

笔底龙蛇飞舞急,

谁将翰墨召春风?


毓秀英山含气象,

才高八斗意难穷。

诗坛共仰森林手,

华夏碧天现彩虹。


朱明正史雾重重,

龙虎风云斗帝宫。

一自高歌金缕曲,

刀光剑影血流红。


兴亡继绝志凌空,

多少遗珍苦雨中。

冬夜闻君相勉语,

五台文物敢争雄。


如果说下午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藏品让我对王勇超第一次大吃一惊,那么,读到这四首和诗,我对王勇超第二次大吃一惊了。我原以为勇超先生只是一位深爱收藏的企业家,却没想到他竟是藻思其胸、缱绻其情的才子。顿时,“斯文同骨肉”的感受更是拉近了我们两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从此,我们以诗为媒,交往渐多。

关于写诗,勇超先生在《五台吟》诗集中第一首诗就表明了心志:


今生不欲做诗人,

聊借小诗表素心。

既获鱼珠须健忘,

莫思筌椟贵于金。


说得明白不过了,勇超不是以诗钓誉,以诗获名,而是借诗浇心中块垒,抒真实性情。这本诗集共分十辑,收录三百一十九首诗,或瞻风物,或咀英华,或品世情,或钩史迹,或寄友声,或亲翰墨,果然都是信手拈来,肆意铺陈,真的有那种漫卷诗书况味人生的达观意绪。

如对景生趣,活取古人之意:


前日见山不是山,

昨天细看又非山。

今晨静立窗边望,

依旧青山天地间。

《望山有感》


如怅世怀人,情无浪掷:


世间众仰真君子,

天下人尊大布衣。

誉满书坛无愧怍,

神游故国有光辉。

《忆卫俊秀先生》


如思念亲人,肝胆俱恸:


五台独坐自沉吟,

忽忆当年泪满襟。

五岁初尝白麦面,

当时痛煞老娘亲。

《五台忆昔》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旧诗比之新诗,其写作更具密性。读古人诗集,可以看到作者贯穿始终的生命史、心灵史。勇超先生承继了这个传统,读他的《五台吟》,可以从中看到他的奋斗、他的经历、他的志向与好恶、他的欢乐与忧伤。我想,这本诗集之所以被他定为《五台吟》,乃是因为他一手创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在五台镇。镇子后头的五台山,是终南山最为著名的山峰,为区别山西的五台山,当地人以“南五台”称之。对于游客,南五台是一处名胜,对于勇超先生来讲,五台是他的人生,是他一生事业的归宿。

去年岁暮,勇超先生邀我到关中民俗艺术院过六十岁生日,我欣然前往。那一天,我穿着唐装坐上暖轿,着实过了一个传习千年的秦地传统风俗的寿辰,至今回想,犹感温馨。记得分手时,我对勇超说,来年一定与他一块登一次南五台,在那嵯峨的峰头当一次唐诗的驴友,勇超先生说他很期待。谁知俗累太多,竟难得半日之闲。眼看又到岁暮,只能与勇超先生再约明年了。

祝愿勇超先生灿烂的人生刚刚开始,更多的灿烂的诗篇还在后头的日子里等待着他。

2014年12月14日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熊召政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