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神游之旅——序徐新桥散文集《清甜的盐味》》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28 11:51:22

神游之旅

——序徐新桥散文集《清甜的盐味》

徐新桥先生虽然是个文人,但奇怪的是,我与他结识并非因为文,而是经济。他长期在省发改委工作,早期负责全省文化项目的投资审核,后来又专门负责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战略与项目设计。既是宏观经济方面的专家,又是战略发展规划创意的策划高手。省里一些文化旅游项目的专家评审会,间或请我来参加。我与新桥便是相识于这样的评审会上。他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的发言从不说套话、假话。对评审的项目该肯定的就肯定,不能肯定的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我是文人中懂一点经济的,每次听他的发言,就感觉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正人君子。自然而然我们就成了朋友,对经济大局的判断,以及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亦多次向他请教。直到有一次,他突然塞给我一本书,笑着说:“请你指正。”我打开一看,是他的集《黑鸽子》,这才知道他是一个诗人。

自此,我们既谈文学也谈经济。今年八月在一次评审会上,他将拟出版的散文集《清甜的盐味》的打印稿送给我,仍是笑着说:“我想把这本散文出版,你看看,能否写几句鼓励的话。”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觉得,为朋友的新书作序,既是荣幸,也是责任。因此不敢马虎,更不敢仓促成文。每次作序之前,必定要拜读全书,直到从中读出一些心得,一些值得阐发的地方,才敢动笔。

新桥这本散文集近百篇作品,多半是近两三年写出的。分为三辑,各有所重,第一辑《翠鸣晨曦》重在乡情、亲情;第二辑《风蘸果墨》偏重经济、世事;第三辑《天藏纯阳》侧重悟道、论文。

三辑文章虽内容有别,但其炽烈的情怀,丰富的心智与入世的忧患却是始终一致的。概括起来,大致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悲天悯人的精神。

在中国,由文人构成的道统,其核心便是悲天悯人的精神。悲天指的是对宇宙万物的敬畏,悯人指的是对同类的观照和慈悲。二者合起来便是悲天悯人,亦即佛教中所言的大悲心。这种大悲心,在新桥的文章中表现突出。如《伤秋》中他深深同情着一棵老榆树的命运;如《灵魂之重之轻》中他关注着几只小河虾的生死;如在《男埂女沟》中咀嚼人世的辛酸;在《樱花与炸弹》中关注人类的生存。他并没有在文章中讲什么深刻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他对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所表现出的态度,而看出他的敏感,以及敏感背后的人文关怀。

二是亲切感人的情感。

如果用约定俗成的文学观念来看,新桥的散文也许过于零碎。但只要静下心来,我们就可以从这零碎中读出他的亲切感人的情感世界,他怀念祖父,钟情爱妻,善导儿子,从中看出他执着的亲情;他友爱同事,尊敬师长,善待故旧,从中可以体会他的友情;他亲吻泥土,回忆童年,感时吟物,从中可以触摸他的乡情。集中此类散文,随处可见。

在《学诗断想》中,有这样一段:


不错,生活是复杂的,你必须担心,刽子手和伪君子也和你同行。单纯的丝线容易被风吹断,你必须是一个复杂的人。但你的复杂必须用单纯来编织,才能够在捕捉生活的星星时,不至于带起污泥和水分。


人世的复杂不可避免,但感情的单纯可以追求。新桥抵御复杂的武器便是单纯,惟其单纯,感情世界才会丰富,内心世界才会平静。

三是关注时代的思考。

如果说悲天悯人的精神对应的是大悲心,亲切感人的情感对应的是平常心,那么,关注时代的思考对应的就是进取心。

新桥先生从来都不做生活的高蹈派,而是以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当一个效命改革的建设者。

中国传统的文人,偏好坐而论道。针对这种情况,四百多年前的王阳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应该说,“知行合一”应成为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惟其如此,所学的知识才能应用于实际,作用于社会,并得到检验、发挥与推广。

在新桥的散文中,为时代思考的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微博选登十八则》、《华尔街危机与徐村狗命》、《有时也该给自由市场经济一记响亮的耳光》、《快放那两碗,慢吃这两碗》、《“两圈一带”奏乐章》、《小城镇挑大梁》,等等,应该说,这类文章可当学术散文来读,是新桥先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出来的。若干感悟,若干忧患,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感而发。从这一类的散文中,我们既可读到作者的犀利泼辣,愤世嫉俗;也可以读到作者的责任担当,真知灼见。

常言道,在安静的日子里读故人书,宛若神游。读完新桥先生《清甜的盐味》,我又神游了一回。期望这部散文集早日问世,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进入到新桥先生的精神世界作一次神游之旅。

2012年12月2日于闲庐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熊召政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