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年谱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4-24 17:32:57

附录一:苏曼殊年谱

1884年(光绪十年),1岁

光绪十年八月二十一日(1884年10月9日)生于日本横滨,姓苏名戬,号子谷,小名三郎,后易名元瑛、玄瑛。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名号甚多,曾用曼、三、三郎、苏湜、玄瑛、瑛、行人、南国行人、博经、非非、苏非非、雪蝶、雪、春蚕、阿难、印禅、心印、苏文惠、林惠连、糖僧、燕影生、燕影子、燕子山僧、泪香、王昌、宋玉、玉、孝穆、汪玄度、栾弘、昙鸾、飞锡等。曼殊是其在大同学校就读时所用的字。原籍广东省香山县恭常都沥溪乡苏家巷。

祖父苏瑞林,名仁昌,经营进口业起家,系中国早期从事海外贸易的经商者。时年六十有七,退休在原籍。生有五子一女。

父亲苏杰生,名胜,一名仁章,又名朝英,时年三十有九,于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任买办。中年后捐有官职。

生母河合若,时年19,河合仙之胞妹,时在苏家助理家务。苏杰生与之私通,怀孕后借辞工移居别处。曼殊生未三月,若子便跟杰生脱离关系,不知其踪。曼殊遂由河合仙抚养。

义母河合仙,苏杰生之妾,时年36。日本神奈川县逗子樱山村人。

嫡母黄氏,中山人,时年37。在夫籍。

庶母大陈氏,年17,居横滨。

1885年(光绪十一年),2岁

住横滨云绪町,由河合仙抚养。体弱,“因病几死者屡”。(河合仙《曼殊画谱·序》)

1886年(光绪十二年),3岁

居横滨。

嫡母黄氏抵横滨,与杰生、大陈氏同住。

1887年(光绪十三年),4岁

居横滨。河合若接曼殊去东京小住。好图画,“伏地绘狮子,频伸状,栩栩欲活”。(《潮音·跋》)

1888年(光绪十四年),5岁

居横滨。由苏家认领,起名亚戬,排行三,称三郎,仍由河合仙抚养。

1889年(光绪十五年),6岁

随黄氏返广东沥溪老家。

1890年(光绪十六年),7岁

在沥溪,随祖父母、嫡母生活。

入简氏大宗祠乡塾。业师苏若泉,清举人。

时谱主“以身体衰弱之故,虽在塾读书,一年而大半为病魔所苦”。(苏绍智《先叔苏曼殊之少年时代》)

1891年(光绪十七年),8岁

在乡塾就读,庶母小陈氏嫁入苏家。

1892年(光绪十八年),9岁

在乡塾就读,习国学。

冬,杰生经营失败,偕两陈氏归原籍。

河合仙因大陈氏挑唆而与苏杰生关系破裂,自居横滨云绪町一丁目第五二番地。

1893年(光绪十九年),10岁

在乡塾就读。

1894年(光绪二十年),11岁

在乡塾就读。

因“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彀为异类,群摈斥之”。(章太炎《曼殊遗画·弁言》)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岁

苏杰生往上海经商。曼殊在乡塾就读,大病,被置诸柴房,几死。

新会慧龙寺赞初大师携其至广州六榕寺出家,因偷食五香鸽肉犯戒被逐。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3岁

就读乡塾。时患病,备受其婶虐待。

冬,随二姑苏彩屏、二姑父陈献墀赴沪,与杰生及大陈氏同居。习中西文,受教于西班牙罗弼·庄湘博士。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4岁

在上海随庄湘博士习英文。祖父病逝,杰生返乡。谱主独留沪,学习费用悉由父执陈仲谱资助。

11月14日,祖父苏瑞文在乡病逝。

11月29日,小陈氏在乡病逝。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5岁

初春,随表兄林紫垣赴日,考入华侨主办的大同学校乙级班习中文。时校长为徐勤,同学有冯自由、郑贯一、张文渭、苏维翰等。

时往云绪町探母。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16岁

在大同学校学习。间作画。

曾于暑假期间随河合仙去逗子樱山村,与一日本少女相恋。少女溺水而亡后,回广州,披剃于蒲涧寺。

复返横滨,重入大同学校。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7岁

在大同学校学习,升入甲级班。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18岁

在大同学校学习。因在绘画方面颇露圭角,在该校助教美术。

秋,入选梁启超举办的夜间中文班深造。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9岁

与苏维翰、张文渭至东京筹议升学,先投考高等师范学校,旋与张氏转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中国留学生部,住牛込区某廉价旅馆。其生活费用悉由表兄林紫垣提供,殊为拮据。

冬,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交游日广,结识秦毓鎏(效鲁)、叶澜、清漪等。开始致力于古诗文,才思大进。

该年,参与兴中会活动,并结识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等。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20岁

初春,易名“苏湜”,考入成城学校学习陆军,与刘三(季平)同学,关系契密。

4月,加入“拒俄义勇队”。始识陈去病。

5月2日,参与改“义勇队”为“学生军”的商议。翌日,编入学生军甲区队,识蓝天蔚、刘成禺、许寿裳、纽永建、陈天华等。

5月11日,加入“军国民教育会”。

因谱主倾心革命,招致表兄林紫垣的极力反对,并断其经济,迫令辍学返原籍。

9月初,作《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乘“博爱轮”回国。

在船上,作伪遗书寄林紫垣,托词投海自杀。

抵上海登岸,即到苏州丁香巷吴中公学任教,教授英文及兵式体操。始识包天笑(朗孙)。

同时在唐家巷小学兼课。作《吴门道中闻笛图》《儿童扑满图》。并与包天笑、朱梁任去狮子山招国魂,吟诵《招国魂》。

10月初,至上海,在《国民日日报》任翻译。与陈独秀(仲甫)、章士钊(行严)、何梅士(靡施)等同事。

撰《女杰郭耳缦》,10月7日至12日,连载于《国民日日报》。

译嚣俄(雨果)《惨社会》(一名《惨世界》),于10月8日至12月1日,连载于《国民日日报》。

撰《呜呼广东人》,刊发于10月23日的《国民日日报》。

12月初,《国民日日报》因内讧停版,与陈独秀、章士钊、何梅士租屋同住。几天后,悄然离沪。

入湖南“参拜衡山,登祝融峰,俯视湘流明灭”。作画赠雨华庵老僧。

12月中旬,抵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居士丹利街《中国日报》社陈少白处。

12月24日,上海“额外公堂”对章太炎、邹容作了判决。

决意再度出家。得陈少白资助数十元。在番禺县园冈乡雷峰寺出家。

1904年(光绪三十年),21岁

1月初,受比丘戒。4日,受菩萨戒。月末,行脚抵摩梨山。

在惠州金堡古寺挂单,化缘投宿山寺、南海波罗寺、韶关南华寺,登祝融峰。作《参拜衡山图》。

因不堪为僧之苦,窃取已故师兄遣凡(法名博经)在广州雷峰海云寺的度牒,落魄回港。自此便以度牒上所称“新会慧龙寺赞初长老弟子博经”自称,并自命法号曰“曼殊”。

取道惠州步行至广州,转乘轮船至香港。重寓《中国日报》社。因愤于保皇党首领康有为的猖獗,拟用手枪暗杀之,被陈少白力阻乃止。

3月中旬,遇同乡简世昌,简告知其父在原籍病重,欲见一面,力劝速返,曼殊托词未归。苏杰生于3月15日病殁,得年60。

在香港访庄湘,得其资助,拟往游南洋诸佛教圣地。

3月下旬,自香港至上海,到国学社访叶澜,决计南游。

春末,北上朝拜杭州灵隐寺,至上海。逆长江而上,经四川、云南,沿蜀身毒道,到达暹罗(泰国),住锡盘谷(曼谷)龙华寺。在暹罗,从乔悉摩长老学习梵文;在锡兰,应聘于菩提寺。

经由马来西亚、越南,返回中国。过越南,再次受戒。

7、8月间,经广州至长沙,应秦毓鎏之聘任湖南实业学堂监舍,与张继(溥泉)、杨德邻(性恂)、杨守仁(笃生)等同事。兼任明德学校、经正学校图画课。

因监舍位卑,常为生徒所侮,故背人兀坐,歌哭无常,见人时目炯炯直视,数分钟不转睛,举校呼为“苏神经”。

加入“华兴会”,参与长沙起义的策划工作。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22岁

上半年,仍在长沙执教。

暑假,至上海,访秦毓鎏,经常出入于歌场妓院。

参与筹建江南书报社,拜会陈散原、陈衡哲。与伍仲文切磋佛学。

秋,至杭州,作《江山无主月空圆图》。并作画寄陈独秀。作七绝《住西湖白云庵院作此》。

至南京,在陆军小学作英文教师,与刘三同事。为其作《白门秋柳图》。

结识新军标统赵声(伯先),时相往来。作《绝域从军图》。偕刘三登鸡鸣寺,作《登鸡鸣寺观台城后湖》。

与伍仲文再登鸡鸣寺,合作五言“联句”。

爱恋秦淮河上歌伎金凤。作《有怀》(二首)、《集义山句怀金凤》。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23岁

返长沙,在明德学堂教课,住永福寺。

3月初,作《花朝》《春日》二

作《渡湘水寄怀金凤图》。

暑假后至芜湖,在皖江中学任教,并在安徽公学兼课。不久,至上海。作《次韵奉答怀宁邓公》。为高吹万绘扇面。识柳亚子、高天梅等人。

夏,应刘师培之邀,至芜湖皖江中学任教。结识邓绳侯(萟孙)、陶成章(焕卿)、龚宝铨(薇生)等。与邓绳侯、江彤侯游南京,合影留念。作《莫愁湖寓望》一诗。

撰成《文学因缘》。

是年夏,偕陈独秀东渡日本省母。途中译拜伦诗,并作《拜伦诗选序》。识章太炎、汪东。

省母不遇,于8月下旬偕陈独秀、邓以蛰自日本回上海。会晤刘三。旋赴皖江中学堂,因学校风潮,未上课。

10月中旬,至南京,作画寄刘师培。继赴上海,欲入留云寺为僧,未果。

10月21日,偕陶成章、龚宝铨游杭州西湖;26日,返回上海,居爱国女校。得英人祖梨手绘《露伊斯美索尔像》,即为文感赞,发表于《天义报》。

11月22日,启程往温州,十多天后仍赴上海,居八仙桥鼎吉里中国同盟会驻沪机关总部。

12月中旬,寂处小楼,自学梵文。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24岁

1月,频频往来于上海——温州之间。

初春,因反清遭上海镇守郑尔城通缉。

2月,与刘师培、何震夫妇东渡日本。过平户岛,谒郑成功诞生处,为诗。

13日,抵达马关,作画。

与章太炎等同寓东京《民报》社。其间,埋头梵文著译和作画。完成《梵文典》数卷,撰自序及广告。在《民报》增刊《天讨》上发表《猎狐图》《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图》《陈元孝题奇石壁图》《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等画幅。

4、5月间,与章太炎、陈独秀、刘师培等组织“亚洲和亲会”,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

春,《梵文典》首卷成书。

与章太炎合写《告宰官白衣启》《儆告十方佛弟子启》。

与章太炎送印度志士钵罗罕归国。

在西户部茅舍寻访到河合仙。作七绝《忆刘三、天梅》。

6月,由《民报》社搬入《天义报》社,著文评《罢工者》图。并在该报先后发表绘画九幅,分别为《孤山图》《秋思图》《江干萧寺图》《清秋弦月图》《登鸡鸣寺观台城后湖图》《寄邓绳侯》《寄钵罗罕》《卧处徘徊图》《女娲像》。

夏,与周树人(鲁迅)等人筹备《新生》杂志出版,未果。

何震辑《曼殊画谱》,河合仙题序,章太炎题跋。拟与《梵文典》一书一并付印,未遂。

先后撰《画谱自序》《海哥美尔氏名画赞》等。

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就义,曼殊为其诗词集撰序。

《文学因缘》第一卷在东京印行。

9月下旬,自东京返上海,与陈去病同住国学保存会藏书楼,“对床风雨,意极可亲”。

结识邓秋枚(实)、黄晦闻(节)、诸贞壮(宗元),以及蔡哲夫(守)、张倾城夫妇。

为邓秋枚(实)、黄晦闻(节)作画。

始识校书(即妓女)花雪南。

冬,游西湖,得写经残石。

冶游秦楼楚馆。

12月10日,东渡日本,访张文渭。

是年,《法显佛国记惠生使西域记地名释及旅行图》成书。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25岁

1月2日,旅次长崎。

寓东京神田猿乐町清寿馆,专攻拜伦诗,并译歌德《题〈沙恭达罗〉》、拜伦《星耶峰耶俱无生》,撰《文学因缘自序》,后因患肝跳病就医横滨病院。为高天梅写《万梅图》,集画作三十余幅,谋出版,未果。

3月,转至《天义报》社与刘师培、何震夫妇同住,译《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

拟进真宗大学修习梵文,未果。

《文学因缘》出版。

春,侍河合仙旅行逗子。

章太炎、孙中山发生矛盾。

患精神抑郁症。

4月25日,于《民报》二十号上发表《岭海幽光录》。

5月初,章太炎与刘师培交恶,刘氏夫妇迁怒于谱主,即迁往友人家以避,“飘泊无以为计”, “只可沿门托钵”, “日坐愁城”。(曼殊1908年5月7日致刘三信)

6月,译成《婆罗海滨遁迹记》,发表于《民报》二十二、二十三号。又先后于东京《河南》杂志发表《洛阳白马寺》《潼关》《天津桥听鹃图》《嵩山雪月》四幅画作。

7月,积极为上海国学保存会藏书楼捐书,分别为《游中禅寺记》一卷、《文海指铖》一卷、《三家咏物诗》一卷、《献替录》一卷、《菩提达摩》一卷、《陈白沙文钞》三卷、《泥舟遗稿》一卷。

河合仙由云绪町迁居南太町,并已再婚。

秋,曼殊偕日语翻译陈国权与河合仙及其新婚丈夫在“料亭”会晤两次。

拟与章太炎同游印度,因经费等原因,未果。

9月,返上海,住田中旅馆。中旬,至西湖白云庵,结识僧人得山、意周,不久,移至韬光庵,作《西湖韬光庵夜闻鹃声柬刘三》诗一首。

是月,《拜伦诗选》出版。

10月初,离杭州返上海。7日,应杨仁山(文会)函召至南京祇垣精舍任英文教员,住延龄巷杨公馆,与李晓暾(世由)、陈伯严(三立)同事。

译《印度护法尊者达波磨罗致杨仁山信》两封。

冬,来往于南京、上海之间。再次为上海国学保存会藏书楼捐书,分别为《菩萨成本经笺要》一册、《大乘起信论》一册、《大乘起信论疏》二册、《造像量度经》一册、《唯心集》《影响集二唱和诗》《观河集节钞》《测海集节钞》《琼楼吟稿》各一册、《莲池大师》一册、《大般涅槃经玄义》一册、《玉烟客仿古十二帧》十二册、《卢莫愁小影》一幅。

12月10日,患脑病,在祇垣精舍静养,杨仁山为曼殊细述秦淮马湘兰证果事。

1909年(宣统元年),26岁

1月2日,因病东渡日本休养。住东京小石川“智度寺”。同寓者有张卓身、龚薇生、罗黑芷、沈兼士等。后转与章太炎、黄侃同住。

回逗子樱山。作《终古高云图》。

作七绝《久欲南归罗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聊书所怀,寄二兄广州,兼呈晦闻、哲夫、秋枚三公沪上》。

在东京梵文学习班任翻译。与印度梵师弥君合译迦梨达舍《云使》诗一首,又自译印度女诗人陀露哆诗一首。

会见生母河合若。后,又去淀川省母。作《花朝》《淀江道中口占》。

过若松町,作《失题》《过若松町有感》《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寓猿乐町,同诸多歌伎往来。热恋调筝人百助,作《本事诗》十首、《为调筝人绘像》二首,《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寄调筝人》三首。

春夏间,与章太炎、鲁迅、周作人等交往。

6月初,侍河合若旅行逗子,作《过蒲田》《落日》。绘《文姬图》。

《女子发髻百图》上半年成书。

作七绝《游不忍池示仲兄》。

8月,自江户回国,经蔡哲夫介绍,得识佛莱蔗,佛莱蔗为题画册。

又向上海国学保存会捐赠一批所藏书籍,分别为《云林集外》一册、《云林诗集》四册、《支那日本乐器稽古》一册、《英文佛传》一册、《英文佛典》一册、《英译四书》六册、《印度史》二册、《不如归原本》一册、《英译不如归注释》一册、《英译金色夜义》一册、《释迦牟尼与女性》一册、《维摩诘所说经注》二册、《思齐大师遗稿》一册、《法文自在》一册、《法英字典》一册、《英文典》一册、《法语独修》一册、《英文杂话》七册、《英语集》一册、《英日一言有半》一册、《大圣释尊》一册、《英日文释迦耶苏传》一册、《新英语》一册、《英日文金言集》一册、《国民日日报备编四集》四册、《英文典》一册、《英日文尺牍》一册、《明季北略》六册、《明季南略》四册、《英文说部》四册、《英文杂话》一册、《英文惯用语法》一册、《英文配语法》一册、《英语文法文章论》一册、《英文佛经四种钞本》一册。另有《西乡月照投海图》《泉岳寺四十七义士图》一幅。

由上海至西湖,住白云庵,绘《古寺蝉声图》《山水横幅》《冷泉亭》《西冷桥》。此前译彭斯诗《颎颎赤墙靡》。

时值刘师培夫妇变节,南社成员雷昭性怀疑谱主与其同流合污,遂投函警告。为表清白,即离杭返沪。

10月4日(旧历八月二十一日),蔡守夫妇做“三及第粥”,祝贺生日。

撰英文《潮音序》。

冬,经友人介绍,赴爪哇任教。途经香港、新加坡。舟中巧遇庄湘博士及其五女雪鸿。雪鸿赠西诗数册,并把英译《燕子笺》携往西班牙马德里谋求出版。

作七绝《题拜伦集》。译《英吉利闺秀诗选》。

任爪哇中华学校英文教员。

拟译《沙恭达罗》,未果。

1910年(宣统二年),27岁

继续在爪哇中学任教,结识黄水淇、张云雷、丁嵘、魏兰、沈均业,其中大都为光复会中坚。

咯血症复发。

秋前,访问印度,行前作画。

回爪哇,作五古《耶婆提病中,未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

1911年(宣统三年),28岁

继续在爪哇任教。

《泰西群芳名义集》《沙昆多逻》成书。

5月,到日本西京,旋赴东京。同时见到河合仙、河合若。又与儿时朋友飞锡聚会。《潮音》编定并于本年出版。

在东京遇费天健(公直),书苏格兰诗人彭斯《颎颎赤墙靡》(中英文)直幅相赠。

7月中旬,返回爪畦。

作七绝《步韵答云上人》三首。

始撰中篇小说《断鸿零雁记》,并在泗水《汉文新报》发表该小说的开头部分。

《南洋丛话》成书。

10月10日,武昌起义,不久上海光复。即典衣卖书,急谋归国服务,但因课务未成行。

《潮音》在东京出版。

1912年(宣统),29岁

初春,自爪哇起程,与魏石生、许绍南同行。途中作《别云上人》。

回国,在香港与从兄维翰晤面。

取道广州访黄晦闻、蔡哲夫,后转还香港,小驻两天,即赴上海。

3月,应《太平洋报》聘,主笔政。与柳亚子(亚庐)、叶楚伧(宗源)、朱少屏(葆康)等同事。相与甚得。

4月,填写南社入社登记表。

在《太平洋报》发表《南洋话》《冯春航谈》《华洋义赈观》等文。

11日,与张卓身、李一民赴杭州同游西湖。又与张继到秋社访陈去病。作《柬法忍》一诗。

18日,回沪。绘《荒城饮马图》,托穆弟带至香港,焚化于赵声墓前。

是月底,接母电报,即动身东渡日本省母河合若,陈独秀以诗送之。

时往书坊搜罗欧人诗集。发表《断鸿零雁记》于《太平洋报》。

5月27日,自日本返上海。翌日,发表《华洋义赈会观》于《太平洋报》。

拟重译《茶花女遗事》,未果。

转赠《师梨诗集》给黄侃,并为其重绘《梦谒母坟图》。

飞锡《潮音跋》发表。《无题诗三百首》成书。

6月中旬,与马小进到华泾访刘三、陆素灵夫妇,为作《黄叶楼图》,绘扇面一幅。

与此前后,绘《湖上双鬟图》赠陈去病,扇面十余柄。

6月19日,再度赴日,在千驮谷租屋居住。

多次去广岛省母河合若。

7月,《梵书摩多体文》成书,桂伯华(赤)为签署,终无法出版。

10月,游琵琶湖。

秋,河合若迁居舞子,往省,作《舞子海滨图》。

10月23日,经马关、长崎,回上海。

拟游香港、新加坡等地,未成。

12月13日,抵安庆,任安徽高等学校教员,教授英语。与郑桐荪(之蕃)、沈燕谋(一梅)、应溥泉、傅盛勋同事。结识程演生、易白沙等。

作《江湖满地一渔翁图》,并刻“二古轩主人”印章一枚赠程演生。

绘扇面数幅赠郑桐荪。

1913年(民国二年),30岁

1月,在盛泽郑桐荪家中做客,与柳亚子等相聚数日。

随即与沈燕谋、朱贡三同至上海,租住南京路第一行台。

2月,偕李一民、张卓身至杭州,住西湖图书馆。旋返上海,仍住第一行台。

寒假后,仍回安庆任教。

春,与郑桐荪回上海。不久同游苏州。

3月20日,在花雪南家晚宴。是夜,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

6月初,从安庆至上海。与沈燕谋游舜湖。

旋赴盛泽郑桐荪家,绘扇面一。6月26日,返回苏州。与郑桐荪、沈燕谋合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用力甚勤。

7月,懔然于匹夫之责,代十方法侣发表讨袁宣言。14日,在《民立报》上发表《与某公书》,信末附有叶楚伧之题记,云:“近世片珍,我数曼殊,非惟其文,行亦足以瘳末世病症也,有日月之昭明,乃可与语,挥浮云,口禳妖星而目眯沉霾者,我见之矣,读此片书,瑞霞绕吾庐矣。”

9月1日,南京被袁军攻破,“二次革命”失败。

作诗《饮席赠歌者》《为玉鸾女弟绘扇》,改定组诗《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歌台曲院,无所不至。为素珍题赠《无题》八首。

秋,与平智础游西湖,住白云庵。作《何处》《南楼寺怀法忍、叶叶》二诗。

10月,回上海,仍住第一行台。作《为玉鸾女弟绘扇》《佳人》《饮席赠歌者贾翰卿》等诗。

发表《燕子龛随笔》于《生活日报》《华侨杂志》。

11月7日,发表《燕影剧谈》于《生活日报》。

11月14日,花雪南等看望曼殊。16日晚,去新民社观剧。

12月,患肠疾,遵医嘱赴日本养疴,临行赋诗赠陈独秀。

20日,游琵琶湖,病大作。30日,赴大久保。

1914年(民国三年),31岁

年初,至东京,在牛込区、追分町停留。

1月21日,至东京顺天堂疗室就医,住牛込区鹤卷町第三○七番地。结识孙逸仙(文)、萧纫秋(萱)、居觉生(正)、田梓琴(桐)、杨沧白(庶堪)、邵玄中(元冲)、邓孟硕(家彦)、戴季陶(传贤)。

2月中旬,专攻《三论宗》。旋赴国府津、横滨、羽田、妙见岛、千叶海边、梅屋,作诗《迟友》《偶成》《憩平原别邸赠玄玄》《佳人》。16日,游江之岛。

5月10日,《民国》创刊。寄居该社。发表《天涯红泪记》《燕子龛随笔》(增订稿)。

7月8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谒孙中山,疑加入该党。

8月,《汉英三昧集》出版,此书为其所编辑之中英诗歌合集。27日,撰《双枰记序》。

11、12月间,移居居觉生处。

本年,为中华革命党之宣传努力甚多,同时,还多次省视生母河合若。与一日本女子恋爱,作《东居杂诗》十九首。

《泰西群芳谱》《粤英辞典》成书。

译出英国贝德黎博士所著之《埃及古教考》。

萌发游览英国、瑞士之念,终未如愿。

1915年(民国四年),32岁

2月18日,游兵库。21日,赴舞子省母。

至和歌、浦。

3月下旬,抵塔泽。26日,从环翠楼至强罗。27日,至小涌谷,复返强罗。30日,经宫下返汤本。

患散里哆呋斯病,5月3日,至东京治疗。

5月4日,在东京开始“寄食城外小庙”。

作《樱花落》。

为冯自由作《三次革命军题辞》。

7月,发表《绛纱记》于《甲寅》杂志。

8月,《焚剑记》发表于《甲寅》杂志。16日,以病入东京筑地圣路加医院。10月中旬出院。

作《东居杂诗》十九首。

1916年(民国五年),33岁

1月5日,与戴季陶同访孙中山先生,由下午一时五十五分至二时十五分。

1月7日,单独往访孙中山先生,由下午四时十五分至六时。

1月12日,单独往访孙中山先生,由下午二点十分至晚上八点。

2月前,《曼殊杂记》成书。

5月,闻居觉生于山东起兵讨袁,即前往青岛拜访。与周南陔同游崂山。

旋返上海。寓环龙路44号孙中山宅中。

得一外国邮票,撰《碧伽女郎传》。

10月,至杭州西湖。10日,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等合影。

与李根源同游西湖,移居秋社。

往来于杭州——上海之间。

11月,发表《碎簪记》于《新青年》杂志。

致书杨沧白,“如有兵火消息,望即见告”。

移居陶社、巢居阁。撰《人鬼记》。

1917年(民国六年),34岁

1月2日,与林之夏、诸宗元等泛舟湖上。

春节前,返沪。遇邓孟硕、邵元冲,为撰《送邓邵二君序》。

岁首,仍回西湖。

旋赴上海,拟赴意大利学习绘画。

4月,自上海启程,东渡省母,途经长崎、马关、神户。

奉母游箱根。

5月,肠胃病大发,返上海,寓霞飞路宝康里。形容憔悴。

与柳亚子等来往,结识伶人小如意、小杨月楼。

小说《非梦记》发表于《小说大观》。

7月,移居卢家湾程演生寓所,叶楚伧、邓孟硕时来探望。

秋,移居白尔路新民里十一号蒋介石宅中。与蒋介石、陈果夫同住。

肠胃病加深,痔疮病大发,冬,入海宁医院就医。

10月7日,孙中山在广州通电否认北京冯段政府,下令北伐。

11月20日,致书蔡哲夫,“拟一返粤”。

1918年(民国七年),35岁

2月,病情恶化,“不能起立,日泻五、六次。”转入广慈医院,周南陔等时来探望,时得柳亚子、章行严等资助。

新年前后,致书丁景梁:“急望天心使吾病早愈,早日归粤,尽吾天职,吾深悔前此之虚度也。”

移住广慈医院,病笃。

于枕畔遗一纸团,上书“僧衣葬我”四字。

5月2日下午四时,病逝。

5月3日,大殓入龛。

后事由汪精卫等料理。4日,移龛广肇山庄。

1924年

孙中山为赠千金。6月9日,由友人陈巢南(去病)等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西泠桥南堍。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曼殊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