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边户》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40:56

边户

【原文】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①。

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②。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③。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④。

自从澶州盟⑤,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⑥。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⑦。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⑧。

【注释】

①边户:指边境地区的住户,此处指大辽(契丹)交界处宋境内的居民。备胡:防备胡人侵扰。胡:古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这里指契丹。

②弯弧:拉弓呈弧形,指弯弓射箭。

③胡尘:辽军骑兵入侵中原扬起的沙尘。蔑(miè)如无:指边民轻蔑虏骑,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蔑:轻视。

④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辄(zhé):就。俱:相当。

⑤澶(chán)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真宗本想听从王钦若、陈尧叟之计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只得勉强去澶州督战。由于部署得当,加之宋军士气高涨,在澶州大败辽军,并杀死辽国大将,辽军被迫请和。结果战败的辽国,不但没有退还半寸幽燕的土地,打了胜仗的宋朝反而同意每年赠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同辽国签订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⑥两地:两边,指宋和辽。

⑦庙堂:指北宋朝廷。远图:深远的谋略

⑧界河:两国分界的河流。渔:渔人捕鱼。

【译文】

家族世代都是边界上的住户,每一年都要长期防备胡人进攻。

儿童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妇女们也都能射箭开弓。

胡人不管早上还是晚上,经常发起突然袭击,但是边民毫不畏惧,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辽、宋两国人偶然相遇就互相射杀,彼此之间经常都有伤亡。

自从双方签订了澶州之盟,南北两国结为友邦、握手言和。

虽然说这样做避免了杀戮和争斗,可是边民却要向宋、辽两国缴纳赋税。

将军和地方官吏都不许百姓抵抗惹事,说是朝廷为了深谋远图。

祖祖辈辈居住在界河岸上,却不敢划着渔船到界河里去捕鱼维持生活。

【赏析】

欧阳修于至和二年(1055年)冬,出使契丹,途经边界时看到边界人民的生活状况,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古。通篇采用边民叙述的口吻,使人感到更加真切,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全诗共分为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叙说“澶渊之盟”之前,胡人连年入侵中原,出没无常,形成威胁之势,危害极大。因此边民为了生活安定,尚武之风日渐浓郁,不论妇女还是儿童,都积极参与到对契丹的抵抗和斗争之中,尽管每次两国交战都是两败俱伤,依然坚持。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澶渊之盟”以后,暗寓朝廷软弱无能,即使打了胜仗,还是软弱退让与赔款。虽然停止了战争,却使边民承受向两国缴纳税负的煎熬,致使边民的生活更加艰苦。诗人巧借边民之口,揭露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讽刺宋朝用大量绢、银买来“和平”,换来了表面上“情同手足”,似乎“欢娱”得很,以此更加深刻地抨击了朝廷的腐败无能,同时对边户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欧阳修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