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四首)》诗词原文与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04 14:28:43

四月二十五日(四首)

伤心今日是何日?忍死遗民[1]泪眼枯。

从此中原虚正朔[2],遂令骄虏擅皇都[3]

魂依凤辇排阊阖,[4]血洒龙髯泣鼎湖[5]

二百年来仇未复,普天犹自奉胡雏[6]

闽越金陵蔓草荒,[7]桂林灵气拥真皇。[8]

三忠[9]戮力身先殉,半壁偏安[10]事可伤。

西粤存亡归阁部[11],南云惨淡话中湘[12]

最怜[13]日暮途穷后,犹有挥戈李晋王[14]

翠华[15]摇落百蛮中,姬、姒[16]河山梦已空。

辛苦鹗音还粤地,[17]猖狂狼子胁秦封[18]

蒙尘岂是徽钦主?[19]镌石争夸弘范功。[20]

回首高皇[21]干净土,神州依旧混华戎。

天南义旅[22]起堂堂,司隶威仪[23]旧帝乡。

小挫纵然闻洱海,[24]大勋终望集昆阳[25]

一成兴夏诛寒浞,[26]三户[27]亡秦忆楚王。

好待收京传露布[28],十三陵[29]畔奠先皇。

题解

关于此诗,作者另有诗题云:“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按: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据《南疆逸史·永历帝》载:“十二月丙午朔,大清兵至,白文选(南明将领,桂王时,功封巩昌王)自木邦(在云南龙陵县南边外潞江之西)降;戊申,缅送上与太子至军前。明年三月丙戌,至云南府;四月戊午望日蒙难……蒙难之日,暴风雷雨,昼晦,士卒皆出涕。丛葬于北门之外。”按:清末爱国志士鼓吹民族革命,往往以追思明朝亡国之痛,寄托悲愤,此即柳亚子以《四月二十五日》制题之所由。如陈去病在给高旭的信中便痛切陈词道:四月二十五“为汉族最惨苦、最伤痛之一日。盖永历英主生为俘囚亦既已矣,而身受绞杀,死后更遭扬灰之戚,较诸杨琏真珈捣毁宋六陵,取理宗顶骨为饮器,其残忍为甚。……故特告君及安如(即柳亚子),务必来西湖向苍水墓上一哭,以泄吾无穷之悲。”在《永明皇帝殉国实纪》一文中,陈氏又说,历史上的这一天是“吾皇汉民族永堕于奴隶牛马之第一日也”。而在现实中,革命党人现在已经在云南发动了起义:“一剥而不复者,终古无是理也;有因而弗革者,吾又未之闻也。是以一发千钧,卜生机于硕果,普天同愤,须有待于今时。爰纪确闻,以告同志,庶几勖励,用报大仇……而我今国民军政府之进攻云南者,当共见有彩幢羽葆,立云中指麾,而益鼓动震奋以杀贼也,必矣。”(《永明皇帝殉国实纪》)陈去病相信天道的循环往复本身将为“革”提供便利。

陈去病的上述知见,在柳亚子的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他深信发生在“旧帝乡”的云南起义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庇佑。一旦起义成功,则一定要用胜利的欢呼,告慰明朝历代皇帝的英灵:“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全诗充溢着对清廷惧外媚敌的无耻行径的极度鄙夷,对外夷凭陵、清廷颟顸无能的现状深致忧虑,对发生在“旧帝乡”的云南起义寄予厚望,诗人的一腔忧国忧民的血泪真情,夺纸而出。

注释

[1]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物。泪眼枯:语本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按:南社社员而与陈去病一同扫墓的刘三在《四月同佩忍谒苍水墓,伺墓老妪能道其事实,归成一绝》中云:“我马乌骓君马黄,墓行相对忽淋浪。绝同南内荒凉后,白发宫娥说上皇。”刘三在此将“伺墓老妪”比诸“白头宫女”追忆玄宗之事,在心理认知上,则俨然以“遗民”自居了。这种“身份指认”在南社社员中颇具代表性。

[2]正朔:谓正月一日。古时王者易姓,有改正朔之事。《尚书·大传略说》云:“夏以十三月(孟春建寅之月)为正,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冬季建丑之月)为正,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仲冬建子之月)为正,以夜半为朔。”按:自汉武帝以后至清末,皆从夏制。此以正朔代指正统。

[3]骄虏:谓清军。皇都:指北京,清朝都城。

[4]魂依句:谓永历帝朱由榔的幽魂升天而去。凤辇,皇帝乘坐之车,此代指皇帝。沈佺期《山庄侍宴》:“龙旂萦秀木,凤辇拂疏筇。”阊阖,天门。

[5]龙髯:《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鼎湖,据《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仙。后人因名其处曰“鼎湖”。此句谓汉族人民悲悼象征明亡的永历帝之死。

[6]胡雏:指清宣统帝。即位时年仅3岁,故谓之“胡雏”。

[7]闽越句:南京、福建、广东,曾分别是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朝的称帝之地。此谓这些地方相继陷落。

[8]桂林句:谓桂王朱由榔在桂林建立永历政权,此为南明最主要的一个政权。

[9]三忠:指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三人皆拥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奋力抗清,并于永历元年先后战死,史称“广东三忠”。

[10]半壁偏安:此指永历王朝偏安西南一隅。

[11]阁部:即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万历末年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广西巡抚。后拥立桂王,进文渊阁大学士,故称瞿阁部。次年坚守桂林,击退清军进攻。生前力主整顿内政,调和政府军与农民军的关系,共同抗清,未被采纳;桂林陷落后,与张同敞俱被俘,从容就义。

[12]南云:谓何腾,字云从,黎平卫人。先任湖广总督,得李自成旧部农民军合作,同御清军。永历二年,清军陷湖南,退守广西全州,击退清军进攻。次年反攻,收复湖南大部。四年,在湘潭兵败被俘,殉于长沙。中湘:即湘中。

[13]怜:此处有叹惜之意。

[14]晋王:谓李定国,字一人,又字宁宇。延安人。初入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与孙可望等号称四将军。献忠死,与可望同归桂王朱由榔联袂抗清。桂王政权赖以复振。封晋王。奉由榔入云南,又转战缅甸。缅甸以由榔父子献清军,死于云南。定国闻耗,病卒。

[15]翠华:天子之旗。杜甫诗:“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谓南明政权一再败退向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鄙之地。

[16]姬、姒:均汉民族祖先的姓氏。夏为姒姓,周为姬姓。后人以代称汉民族。此句意谓昔日繁盛的汉民族国家政权如今已变成一场空梦。

[17]辛苦句:谓李定国艰苦奋战,收复全州、桂林、梧州、柳州、辰州事。鹗音:语出《诗·豳风·鸱鸮》:“鸱鹗鸱鸮,既取我予,无毁我室……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晓晓。”按:《毛诗小序》云:“鸱鸮,周公救乱也。”传说此诗是周公平定管叔蔡叔之乱后所作,在诗中借鸟自喻,说明自己如何辛勤劳苦,去巩固王室。此处借比李定国之收复粤地。

[18]胁封秦:谓孙可望以要挟手段获取“秦王”的封号事:据萧一山《清代通史》:孙可望归桂王,遣使求封。桂王封可望景国公,不受。欲得秦封。桂王初不许,既尽失两广,穷窜南宁,不得已,封可望冀王,仍不受。遣部将率劲兵迎桂王,并杀阻封议朝臣数人。桂王乃真封可望秦王,催其出兵。可望乃肯谋进取之事。

[19]蒙尘句:意谓桂王并不似宋徽宗、宋钦宗那样昏庸无能。徽、钦主,北宋最后两朝皇帝,任用奸佞主持国政,贪污横暴,滥增捐税,对外屈辱求和,终被金人攻破都城,双双被俘,死于五国城。

[20]镌石句:意谓明朝官吏投降清军,并助清军灭明者颇不乏人。据《元史·张弘范传》载:弘范破张世杰所统水军于崖山,遂于崖山陆秀夫负宋帝昺沉海处镌石纪功,曰:“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按:弘范汉人;而为异族灭宋,故后人讥之。

[21]高皇:即明太祖朱元璋。

[22]天南义旅:谓熊成基的起义军。

[23]司隶威仪:《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按:此喻熊成基反清革命的正义性质。旧帝乡:熊成基起义于安徽,此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

[24]小挫句:谓黄兴于同年4月发动的云南河口起义。洱海,亦名昆明池,在云南省大理县东。此代指云南。

[25]昆阳:著名的绿林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全歼王莽主力军,史称“昆阳之战”。按:诗人借此预祝熊氏之义军得胜树勋。

[26]兴夏句:据《史记·夏本纪》注:夏之时,寒浞攻帝相杀之。相后缗,已娠,逃归有仍,生少康。少康长,灭寒浞,复夏统,号称中兴。

[27]三户:语出 《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28]露布:谓军中告捷文书。封演《闻见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29]十三陵:指明陵。其后明朝帝后(除景帝外)皆葬于此,共十三陵。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柳亚子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