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板桥晓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3:50:52

板桥晓别[1]

【原文】

回望高城落晓河[2],长亭窗户压微波[3]。

水仙欲上鲤鱼去[4],一夜芙蓉红泪多[5]。

【注释】

[1]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店,行旅多归之,即梁苑城西也。

[2]高城:汴州城。晓河:拂晓时的银河。

[3]长亭:板桥附近靠近水的亭阁,乃送别之处。压:贴近。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4]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此以行人比作乘鲤而去的水仙。

[5]芙蓉红泪:比喻送行女子的悲泣。《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别父母,升车就露,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译文】

拂晓时分,站在板桥回头望向高耸的汴州城楼,仿佛落入银河之中。长亭的窗户贴近长亭下水渠之波。行人就像赵国人琴高一样乘鲤而去,一夜之间,送行的女子流下无数行红泪。

【赏析】

诗人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用神话传说,描写恋人在板桥离别的场景,笔法细腻而多情,充满瑰丽的奇幻色彩,以虚写实,在写离别的诗作中,别具一格。程梦星曰:“义山晓别,尤见情致。”

首句“回望高城落晓河”呼应诗题“晓别”,写原先高挂城头的银河,此时渐渐下垂、渐渐暗淡,天将破晓,依稀可见汴州城高楼。诗人抓住破晓时分朦胧迷离的景象,渲染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的离愁。“回望”二字一出,送别之依依不舍亦流泻而出。用“落”描摹黑夜与白天交替之际,逐渐天亮的过程,语出新奇,暗含离别的哀伤。提及“银河”,不免让人想到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银河已渐落,牛郎与织女将再度分别,正如正在道别的这对恋人。曾经,他们相伴在这汴州城;如今,他们却要分离,哪能不一步三回头。

“长亭窗户压微波”写在板桥送别时所见景象,透过窗可见窗下就是慢慢流淌、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户与水波贴近的状态,暗喻离愁别绪如这脉脉水波,分别之人深感压抑。“微波”亦可指银河之波,营造仙境式的唯美氛围,呼应起句所营造的朦胧氛围。亭子四面环水,主人公满怀愁苦,景物与人,氛围与情感,融为一体。

“水仙欲上鲤鱼去”句,用仙人琴高乘鲤而去典故,写将要离开之人,融入神话传说的意境,宛若一体。琴高乘鲤而来,亦乘鲤而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蕴含着对离别的洒脱与旷达。而“欲上”则寄托着旷达中的不舍与留恋。是什么放慢了仙人离开的脚步?是挂念,是不舍,是爱情。想象奇趣,又贴合眼前送别之景。

结尾“一夜芙蓉红泪多”,镜头转换至送行者,时间由“晓”至“夜”,这个夜晚可能是破晓来临的前夜,更像是恋人离去之后,独坐帘幕的今夜。当静下来的时候,陡然面临独自的处境,悲伤、失落、思念等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之后的情绪爆发。“红泪”化用薛灵芸典故,写女子如花美貌,即对恋人的思念与深情。“红泪”最像“血泪”,暗写相思让人泣血,形象瑰丽,似仙似鬼,突出这并非寻常离别,乃“晓别”也。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商隐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