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彦文《斗鹌鹑冬景》诗词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8-28 17:02:00

斗鹌鹑冬景

苏彦文

地冷天寒,阴风乱刮;岁久冬深,严霜遍撒;夜永更长,寒浸卧榻。梦不成,愁转加。杳杳冥冥,潇潇洒洒。

【紫花儿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铺盖单薄,冻的我手脚酸麻。冷弯做一块,听鼓打三挝。天那,几时捱的鸡儿叫更儿尽点儿煞。晓钟打罢,已到天明,刬地波查 [1]

【秃厮儿】这天晴不得一时半霎,寒凛冽走石飞沙。阴云黯淡闭日华,布四野,满长空、天涯。

【圣药王】脚又滑,手又麻,乱纷纷瑞雪舞梨花。情绪杂,囊箧乏 [2] ,若老天全不可怜咱,冻钦钦怎行踏?

【紫花儿序】这雪袁安难卧,蒙正回窑,买臣还家,退之不爱,浩然休夸真佳。江上渔翁罢了钓槎,便休题晚来堪画。休强呵映雪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尾声】最怕的是檐前头倒把冰锥挂,喜端午愁逢腊八。巧手匠雪狮儿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儿四九里打。

【注释】

[1]刬(chǎn)地:同“刬的”,依旧,照样。波查:艰辛、磨折。[2]囊箧(qiè):用以装书籍、文稿的箱子,后泛指书。

【赏析】

这是元代曲人苏彦文仅存于世上的一篇元曲作品,描写的是饱受官商摧残之后的穷苦人的生活境况。

曲子开篇交代的是穷人的生活背景:广漠的洪荒宇宙被寒冷所充斥,容身于苦岁严霜之中,夜似乎更加漫长。冷侵床榻,卧不成眠,人心苦不堪言。篇首的一句“杳杳冥冥,潇潇洒洒”,是曲中人对衣不蔽体的自嘲自叹。曲中的主人公为疾苦而惆怅沮丧,眼巴巴期盼着快点天明,挨过一时算一时。然而天明日暖没有多久,飞沙走石、霜雪烈风又袭长空,漫天雪花飞舞,主人公却毫无欣赏的心情,因为他只知道苦寒和过冬的难处,而感受不到丝毫的天地之美。穷人过冬唯一个“苦”字能形容,没有风花雪月的好事,也没有踏雪寻梅的风雅。

所以在“紫花儿序”中,作者接连举了数个典故,提醒世人在冰天雪地中是极难遇到好事的,也无欣赏雪景的情致。第一个典故指晋代周斐的《汝南先贤传》中的“袁安卧雪”。晋时,一年冬天大雪封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全城只有一户人家门口没有动静,雪封路途,不可通行,正是城中名士袁安的家。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死,叫人凿门而入,看袁安窝在被里不动,便问何故。袁安说:“雪天人人饥饿受冻,我不想出门去麻烦别人。”洛阳令被袁安度人的心意所感动,将之举为孝廉。

苏彦文在《斗鹌鹑》里所描写的寒士,与袁安一样贫苦,但却不可能像袁安般走运。不仅如此,寒士连像南朝宋代的吕蒙风雪天到寺庙讨食的事情都不敢做,因为他怕与吕蒙遭遇相同的尴尬,被人赶回寄居所。又比如韩愈获罪贬谪潮州遇雪感叹、孟浩然灞桥风雪寻梅、柳宗元江上看渔翁垂钓、孙康映雪苦学、宋人陶氏扫雪烹茶的雅事,这些事情更不是贫苦寒士所能奢求。一个人如果冷得要死了,也就不会想到风雅之事。他只盼冬季快点过去,端午快点到来才好,那时天朗气清,空气暖和,容易觅食,也不用受冻。

未尝穷人苦,不知世人贫。生活不够艰难,同情之词不过都是站在高处的观望之语。久在外漂泊的苏彦文大概曾经历过《斗鹌鹑》里所写的困窘日子,是以字字见血,声声控诉。而他也成了元代仅有的几个关心农村生活的曲人之一。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彦文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