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0:42:13

送孟东野序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①。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②;其趋也,或梗之③;其沸也,或炙之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注释】

①挠:摇动,搅乱。鸣:发出声音。

②或:也许,有时。激:阻遏水势。后世也称石堰之类的挡水建筑物为激。

③趋:快走,此指水流迅速。梗:堵塞。

④炙:烧,烤。

【译文】

一般来讲,各种物体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身是没有声音的,风摇动它时才能发出声音。水本身没有声音,但只要有风震荡它时就会发出声音。水浪翻涌飞溅,有时是因为有东西阻遏了水势;水流湍急,有时是因为有障碍物阻塞了它;它沸腾,也许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时是有人敲击它才发出声响。至于人在说话这方面也是如此,往往是有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声,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一切从口中所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原文】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①。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②,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③,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④、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⑤,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⑥。”其弗信矣乎?

【注释】

①假之鸣:借助其他物体而发出鸣声。假:借助。

②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指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成的各类乐器的总称,也称“八音”。如钟属金类,磬属石类,瑟属丝类,箫属竹类,笙属匏类,埙(xūn)属土类,鼓属革类,柷(zhù)属木类。

③推敚(duó):推移变化。敚:同“夺”。

④咎陶(gāo yáo):也作咎繇、皋陶,是舜帝的大臣,主管刑狱之事。

⑤夔(kuí):传说是舜帝时的乐官。弗能:不能。

⑥木铎(duó):金属制成的大铃,铃中有舌,舌为木制。古时以摇木铎作为召集民众的信号。

【译文】

音乐,是人们心中郁闷而借以向外抒发出来的心声,人们借助音乐来发声常常会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出声音的物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材质,是各类物体中发音最好听的。自然界的时令也是这样,往往选择最善于发声的物体来借助它发出声音。所以就让百鸟争鸣表示春天,让雷声轰鸣代表夏天发声,让虫声唧唧代表秋天发出声音,而以寒风呼啸来显示冬天。一年四季的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这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也是语言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借助他们的文辞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期,咎陶、禹是最善于用言辞表达的人,因而借助他俩的文辞去发声。夔不能用文辞来发出声音,所以他就借助创作《韶》这类乐曲来表达。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声来发出声音。伊尹是代表殷商朝发声的人,周公是代表周朝发声的人。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书籍中的著述,都是文辞发音发得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挺身而出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且传承悠远。《论语》上说:“上天将让孔子成为宣扬教化天下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原文】

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①。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②,其词淫以哀,其志弛以肆③。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⑤?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⑥,有若不释然者⑦,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

①荒唐之辞:指其文辞汪洋肆意,荒诞不经。《庄子·天下》篇说庄周文章有“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的特色。

②清以浮:清淡而浮夸。节数(shuò)以急:节奏繁杂而短促。

③弛以肆:松弛而放纵。引申为颓废。

④浸淫:逐渐渗透,渐次接近。

⑤奚以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⑥役:服役,此指“供职”。

⑦释然:舒畅、开心。

【译文】

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荒诞不经的文辞发出声音。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的情景,是屈原用他所作的楚辞发出声音。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各自的学说发出声音。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用他们各自的学术发出声音。秦朝的兴盛,因有李斯用言辞来发声。汉代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其中最善于用言辞发出声音的人。汉代以后的魏、晋两代,善于言辞发声的人虽然不及古代,但并没有绝迹。就以这些人当中比较优秀的人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淡而浮夸,节奏繁杂而短促,辞藻轻浮而哀怨,思想颓废而放纵。他们作文章的言论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这大概是上天厌弃他们的丑德败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发声最好的人出来发出声音呢?

唐朝建立自己的天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各自的才华表达心声;而那些存活在当下的人中,孟郊孟东野开始以他的诗文发出声音。他的诗高出魏、晋两朝人的水平,经过不懈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渐次接近了汉代的水平。同我交往的人当中,李翱和张籍的才华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这三人的文辞确实是很出色的,但不知上天成就他们和谐的声音,是想让他们去为国家的强盛而发出声音呢?还是想让他们遭受贫穷饥饿,整日愁肠百结,而让他们为自身的不幸发出声音呢?他们三个人的命运,早就都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了。那么,如果他们身居高位,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如果屈居低下之位,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东野这次到江南偏僻县去赴任,好像心中有想不开的地方,因此我说了那些命运取决于天意的话来安慰他。

【赏析】

这是韩愈为孟东野而作的一篇赠序文。孟郊是一位苦吟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四年后才任溧阳县尉,深感怀才不遇,故而心情抑郁。在他即将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对他的文才加以赞扬,并且给予精神宽慰。在本序中韩愈谈古论今,列举诸多人物的文辞与遭遇鼓励他在文学上要继续奋进,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讲出了“不平则鸣”的人生道理,对后世颇有影响。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紧扣一个“鸣”字发表言论。首先从自然界的“物不得其平则鸣”谈起,列举了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又谈及人的言论、唱歌、哭泣,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接下来又写了能发出各种声音的乐器,而且上天也安排了为它发出声音的物体: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类一年四季的推移变换;然后又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文章承接上文,历数古往今来“善鸣者”的不同际遇和他们文辞所体现的思想境界、风格,论述了文学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说明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作品。这些正是韩愈“文以载道”,提倡古文运动的宗旨。最后列举前朝当世的文人,指出他们也都有过怀才不遇的遭际,但又能如何呢?于是,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至此以最大的宽慰结束全文。

虽然本序文仅仅在篇末采用少量笔墨直接提到孟东野,但实际上是暗中紧紧围绕孟东野其人其事,旁征博引,沉郁含情,借谈古论今之笔,抒发自己对孟郊怀才不遇的同情与无限感慨。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韩愈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