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3-09 14:14:53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吴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

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

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早年曾在苏州为仓台幕僚,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词人一生他乡作幕,坎壈穷愁,这首词即通过重阳前夕泛石湖之所感,将词人的这种坎壈凄凉之慨逗露出来。词人所写为泛石湖,却先从旁处落笔,以“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领起。这看似离题,然而却是词人弄笔之灵动处,不但以侧笔衬托出泛石湖之情致,扣紧重阳佳节,真可谓翻腾而起。海绡翁曾释此数句云:“此泛石湖作,非身在翠微也。言若翠微路窄,则谁为整欹冠乎?”细绎词人所以从翠微路窄起笔之意,乃旨在以山间情致之歉仄而引起泛湖之情致。“欹冠”暗用晋孟嘉重阳登山、风吹落帽之典,《晋书●孟嘉传》:“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唐钱起《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不唯人笔即切题,且增添一份风流蕴 藉之情致。然无人为整欹冠,则又流露出一.丝无人为我知己,以惜我慰我之怅惘情怀,这就自然引起以下数句之抒写。“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数句,以菊花之烂漫光艳,暗形自己之惆怅憔悴。所谓烛消人瘦者.并非此时之真景,而是概言数日来词人之愁情耳。其意乃谓正值此霜菊怒放、美艳动人之佳景,而我情怀萧索,愁思难寐,人与红烛共消瘦,纵使秋光清爽宜人,也难解我一怀之愁绪耳。此处,“霜饱花腴”与“烛消人瘦”,物我对举,相反相成,更能以美景映衬出词人之凄楚落寞。从表现词人的情思上说,开头几句只是盘旋蓄势,而这几句则始放开笔墨,重笔抒写,情感流注。故海绡翁评此节云:“起句如神龙夭矫,奇采盘空,此则云收雾敛,旷然开朗矣。”“病怀强宽”以下三句,又.上承烛消人瘦之意,一路抒发愁怀,而在时间上又从往昔一直推到目前。所谓“病怀”,乃指词人流寓作幕、身世坎壈的愁绪。而曰“强宽”,可知词人愁怀固不可宽解,然值此佳节良辰,友朋相聚之际,聊且强宽片刻。然而却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正当词人聊自宽慰,遗憾的是那声声失群孤雁之叫声,偏又从天际落到酒宴之上,又勾起词人无穷感喟,触动那才强自排遣开的愁怀。此时,那剪不断的愁绪,顿时犹如退潮之反涌,以前所未有之气势,奔涌而来!

故“病怀”数句乃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使文情波澜起伏,缓急有节,而且又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把时间从眼前拉回往昔,引来“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三句,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来铺写补足其愁怀的抒发,稍微逗露其所以感慨、所以病怀难宽,以见其愁怀并非无端自扰,而自有其兴发之现实来由。当然,词人并未将其身世际遇之凄楚,具体形诸笔端,而仅以“旧宿凄凉”四字概写其流寓坎壈、凄苦悲凉之境遇。这虽似空泛,实较具体铺写更耐人寻味。“暮烟秋雨野桥寒”,更渲染了一派凄苦悲凉之气氛,与词人的遭际融成一片。

词的下片,从凄凉回忆转回尊前歌舞筵宴。眼前是“妆靥鬓英争艳”,歌女们浓妆艳抹,采来黄灿灿的菊花斜插鬓际。此时人面与鲜花竞艳比美,相互映照,一曲清歌唱罢,发饰金蝉不知不觉坠落--旁。在这愉悦气氛的感染下,词人也不禁将往昔凄凉况味的回想暂置一旁,聊且自我宽慰。更何况“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所谓“兰情”,即金兰之情。金兰,指契合的友情;深交。语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易》美金兰,《诗》咏百朋,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吕延济注:“金兰,喻交道,其坚如金,其芳如兰。”唐岑文本《冬日宴于庶子宅》诗:“金兰笃惠好,尊酒畅生平。”此说在重阳节前的菊花盛开这些日子,天气多是阴霾不开,令人抑郁;而友朋们又互相阻隔,少有会聚叙谈的时光。而现在秋英争艳,丽日辉耀,又难得友朋们会聚一 处,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于是词人也不禁兴起“晴晖称拂吟笺”之雅兴,写下歌咏重阳佳节的美妙诗章。值得欣赏的是,词人在这几句中,注意上下阕的前后呼应,“芳节多阴”呼应“暮烟秋雨”,“兰情稀会”又扣紧“旧宿凄凉”,使得全词结构严谨,上下蝉联,贯通一气。另外,诚如海绡翁所评:““芳节’二句反笔作脱,则‘晴晖’句加倍有力。”“芳节”二句以“多阴”“稀会”,反衬“晴晖”及今日聚会之难得可贵,这样也就使词人从凄凉况味的紫系中解脱出来,让他及时欢乐的意兴表现得更为自然、合理、有力。

然而词人意兴未艾,妙笔直下,更做层层推进,别辟柳暗花明之境:“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蝉娟”。一个“更”字,使游兴倍添,词情也为之焕然振作。此时秋月半轮,湖波微漾,月光水色,上下晖映,不禁使词人顿作浪漫之想,仿佛他已邀下月中嫦娥,一起沉浸在这美好的月色中。到这里,词人的欢愉之情已达高潮,而时间也由满天晴晖变为秋月悬空的夜晚。一天将逝,盛会豪游将散,此时排遣开的烦忧又暗暗涌起,凄清的身世之悲,人生的无常之感,又顽固地爬上心头。故词人末尾以“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作结,深致感慨之情。词人所写是重阳前夕情事,明日即是重阳,故云“未了重阳”。“紫萸”即茱萸。晋周处《风土记》记古时人们于重阳日摘茱萸花插头,以祛邪避灾;又“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茱萸会”。此处紫萸即切重阳节故实,而“紫萸应耐看”,又暗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句意,意即今年重阳欢聚,然而人世沧桑,不知明年重阳又将如何?故“紫萸应耐看”云云,实蕴含着词人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的烦忧。所以这末了几句,既切词题,“收合本位”(海绡翁语),又与上阕极力渲染的“烛消人瘦”“旧宿凄凉”再次呼应,使得整首词的情绪既有变化之妙,又有和谐统一的基调。同时,歇拍深慨内蕴,极为悠远含蓄,义与上文的“奇峰迭起”形成对照。故海峭翁赞道:“去路却极悠然,岂非神境!”这确是会心的评。

总之,此词腾挪变化,波澜起伏。时而尊前,时而往昔,时而傍晚、晴晖,时而月夜、明朝,可谓流转不定,令人深思后方能理出其中脉络头绪。词人的情绪亦随之跌宕起伏,且前后呼应,一脉贯通,具见梦窗慢词结构之妙。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吴文英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