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3:15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1]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2]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3]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注释】

[1]云归:文长老已病逝。

[2]一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极短。

[3]乡井:家乡。苏轼与文长老同为蜀人,故云。

【译文】

上次见面我为文长老消瘦的容颜而吃惊,而他不久的离世,让我颇感意外。三国秀州见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弹指的时间便已是过去此生和来世了。存在和死亡我见过很多所以没有落泪,同乡的离去让我也愁心重重。想去那钱塘寻访高僧圆泽,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时了。

【解析】

这首苏轼写于熙宁七年(1074)。永乐位于秀州(今浙江嘉兴)西北十五里。文长老乃蜀僧文及,秀州报本禅院住持。

这首诗是对文长老的挽词。首二句读之有飘忽无定的感觉,正显出悼念僧人不同于悼念世俗人。苏轼似乎在悼念他,又似乎不在,因为他在到处寻找,不过没有找到。妙处就在有意无意之间。

清代评论家查慎行在他的《初白庵诗评》中说这首诗三四句是“天然绝对”,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痕迹,正显出苏轼的学富笔灵。二句全都谈佛理,融苏轼妙悟于其中,其下句尤耐人寻味。五、六句一转工巧而入于顿挫。“浑无泪”,并非无泪,乃以泪源已竭,无可再流。因为近些年来,亲朋故旧辞世的太多了。这种无泪比有泪更为沉重。文长老虽为僧人,然亦难免有俗情。这两句重在俗情。文长老与苏轼同乡,二人乡井难忘,他的逝去,苏轼更感到沉痛,读来更令人感动。末二句引僧人与儒生的典故,十分贴切。圆泽比文长老,李源则自况。苏轼仰慕文长老高尚道行,欲续前缘于未尽,言有尽而情意无穷。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