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09:59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1]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2]水击三千里,组练[3]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4]如立鹄[5]。

【注释】

[1]风味堂:在杭州凤凰山下。

[2]鲲鹏:《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从北海迁到南海,“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

[4]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没有官职的人依宋制穿白袍。

[5]立鹄:即鹄立,形容伸颈踮脚盼望的样子。

【译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处处好。它不偏爱城里的楼台亭阁,也不嫌乡间的茅檐低小。何况我们官居杭州,境遇酷似蓬莱岛。风味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香飘,剑潭桥边秋意深,秋荷花已老。八月十八潮,天下最壮观。许是鲲鹏耸身刚展翅,掀动起三千里的巨涛狂澜;又好像披挂出战的十万兵马,从海外长驱直入,响遏云天;潮头上霞染日照,水光闪耀,如同红旗青盖在滚滚翻卷;更有黑沙白浪相互吞没,好一场轰轰烈烈的海上鏖战!世上机缘少,人生幸会难。八月的景观、人事,两者不能两全。还得恭请各位考官,清宵阅卷添蜡烛,门外鹄立的士子,一个个正伸长脖子、踮着脚尖……

【解析】

这首诗为熙宁五年(1072)八月苏轼任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延到八月十七日放榜,故有苏轼催试官考较之作。较,通校,考较即试后的阅卷、评定。然而,通读全篇,这首实以写中秋明月、赏钱塘江大潮为主,仅是结尾四句是催促之词,此也诗题“戏作”之“戏”吧。

杭州的八月十五月、八月十八潮是特色独具、令人神往的,诗人的诗也写得别有神采,令人赞叹。写月色,抓住了月色的柔美、多情;写大潮则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之喻突出其壮美、雄强。写月写潮各六句,却勾画了极鲜明生动的意象。这首诗虽名为“催试官考较”,却正面描绘了杭州的秋月与大潮,读者才有此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美感,真该感谢东坡先生的有意“跑题”。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