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赏析、名句解读、写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鉴赏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5-15 10:32:58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题解

这首《画堂春》大约作于元丰五年(1082)的暮春,当时秦观赴京城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他游园的时候目睹残春花枝零落,正和心中悒郁的心情相感,遂作此词一抒怨愤。

【句解】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落红成阵,铺满了小径以及旁边平滑如镜的水池。这时正下着霏霏的小雨,而天色却又是微微晴朗的,小雨仿佛在逗弄着阳光,这般天气,真让人哭笑不得。可以想见这样一副画面:在阴晴不定的阳光下,雨花零落,嫣红的花瓣四处翻飞;词人站在水池边,百无聊赖。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时值春暮,花朵凋残,杜鹃哀啼。望着憔悴不堪的杏园,听着哀怨的杜鹃啼声,词人心里满是落第的愁苦。春归与否固然也是引起哀愁的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心情的不快。杏园是个地名,旧址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市大雁塔的南面。唐代的时候,它与慈恩寺南北相对,在曲江池的西南面,是当时的新科进士游宴之处。据《秦中岁时记》记载,新进士在杏园举行宴会,称为探花宴,派少年英俊的进士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杏园憔悴”暗喻落第的意思。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像放幻灯一样,下阕的背景改换了。这时作者已经站在画楼上,注目周围的景致,只见柳枝依依,随风飞荡。倚栏对柳,几乎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表现春日风景的标准画面,这种弱柳扶风的场景很快就把读者带入春日的诗情画意当中。词人凭靠着画栏,手里捏着花枝,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词人凭栏站立良久,手不知不觉地松开了,花枝坠下楼去。而此刻韶光暗逝,残照斜晖,他不禁暗叹此时的愁恨无人知晓。从“凭阑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对斜晖”,铺陈极妙,把词人怅惘成痴,不觉日已西移、流光暗抛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至于词人到底因何怅惘,他没有说,我们却可以从他的动作和周围风景的描写至少猜到,一是暗叹功名之不立,一是暗叹春色之凋零。而这两者实际上又容易被联想到一起,流光容易把人抛,文章、才学却不得售,功名不得立,怎不让人感慨?

评解

唐末韦庄有一首《菩萨蛮》,也写春恨:“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和秦观的这首相比较,韦庄的词是由春光烂漫而引发作客他乡的感慨,和秦观所感慨的东西有所不同,但这两首词中一些心情和动作的描写却相似。尤其最后两句,韦庄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而秦观则说“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都是面对残晖,心情怅惘,只不过韦庄是因为看见渌水上嬉戏的鸳鸯而怀念家乡的妻子,秦观到底恨什么,没有交代,也许他同样思念心上人呢。在写法上,秦观的结句可能也受韦庄的启发。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这个结句,是全词的精华所在,前人曾有过很多赞叹。《填词杂说》里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成隽。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合理运用虚词、虚语,的确是写好词的关键,如果处处都是写实,那就和散文一样质实了,这不独结句为然。《蓼园词选》的评价则是:“按一篇主意只是时已过而世少知己耳,说来自娟秀无匹。末二句尤为切挚。花之香,比君子德之芳也,所以捻者以此,所以无语而对斜晖者以此。既无人知,惟自爱自解而已。语意含蓄,清气远出。”极为夸赞此词的结句。当然,这两句固然佳妙,但既有韦庄在先,则不能称为独出机杼。韦庄词中把自己为何愁恨明白点出,虽然不如秦观含蓄,但诗词之道,并不能以此定高下,只能说各有千秋了。

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闺怨的,比如《草堂诗余隽》就说:“写出闺怨,真情俱在,末语迫真。”这样理解,也不是不可以。西方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清代词人、学者谭献也说:“作者之心未必然,读者之心何必不然。”每个人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魅力之所在。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秦观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