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消纳精华,物化归我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1-05 11:49:49

钱先生曾经说,读书方面虽然要分出“冷”读和“热”读的方法,但是这只是阅读方法上的差异,倘若逐字逐句地进行“冷”读,不懂得思考和理解的话,这就如在名胜古迹的瓦砾中寻找到一些残砖断瓦一样,根本看不到真正的风景。倘若是进行大刀阔斧的“热”读,不懂得吸收和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的话,只会如囫囵吞枣一般。

于是,钱先生又对文章提出了一种“消纳说”。所谓的“消纳说”,其实就是说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懂得把所读的文章进行消化吸收。在提出“消纳说”之前,钱先生就把读书比作是吃饭,希望读者们在读书的时候,懂得把消纳用于读书明理和修身养性方面,这样才能保证读到的书真正地成为自己的。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曾说,凡读书就要像吃饭一样,吃了就要消化。倘若不能消化的话,那么迟早会发展成为瘤子,这样又怎么会长身体呢?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也曾说,取眼前事物为己有,犹吞噬而消纳,化无机体为有机体。不过,最为钱先生所赏识的是清代有名的袁枚说的那段话。他说,蚕吃桑叶,但吐出的是蚕丝而不是桑叶;蜜蜂采花,但酿出的是蜂蜜而不是花。读书就像吃饭,会吃的人吃下去长精神,不会吃的人,吃不好反倒在肚子里成为一种病症。

在钱先生看来,读书消纳有两个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要像蜜蜂采花那样博取众长。事实上,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略。人们读书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像挑食的孩子,喜爱文学书籍的,认为自然科学书籍寡淡无味;喜欢自然科学的,又认为歌小说瞎编乱造,对生活毫无用处。长此以往,视野就会变得狭隘起来。就像吃饭一样,缺少维生素会影响人的发育,缺少微量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兼吃五谷杂粮是保证肌体健康,营养均衡的前提。博览群书则是形成良好的鉴赏趣味的基础。钱先生曾引一位哲学家教育后辈作文的话说:“当以蜂为模范,博览群书而匠心独运,融化百花以自成一味,皆有来历而别成面目。”以此来解释读书需要消纳的必要性。

钱先生所说的“消纳法”的第二个含义就是要善于消化,要懂得物化归我。也就是说,我们在读书时需要把消化后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所有物,要将那些读过的文字真正地转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通读钱先生的文章,读者就会发现钱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引据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后来研究“钱学”的人将钱先生所引用的典籍进行了分门别类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已经染上了钱先生自己的色彩。其实,同样的资料,同样的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的角度不同就会发现所属的类别不同。就像我们对钱先生引据的经典进行的总结一样,这些材料的作用便是用来佐证钱先生独到的见解的。

钱先生写的《管锥篇》以及《围城》,这两本著作之中就体现了钱先生物化为我的大智慧。有人说,善于阅读、提炼书本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生活与读书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日常生活其实是艺术创造和知识积累的源头。钱先生曾经告诫后人说,读书作文既要懂得“不得不同”,又要懂得“不得不异”的道理,意思就是说既然无法完全摆脱前人,必定得和他们有相似之处,又要和他们有所不同。因为学习认知是建立在前人的文化积累上的,没有汲取采撷就永远没有超越创造,因此文章和思想总会有和前人相通的地方。但是读书作文又是以自己的智力思维来运作的,每个人的思维各不相同,所以在作文的时候并不会完全重复前人的见解和观点。

于是,先贤们的人生经历逐渐地演变成了今天累积的纸张和图册。读者在阅读先贤们留下的经验与智慧的时候,也会思考着该如何传递这种智慧的问题。钱先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援引英国哲学家蒙田的观点,提到了读书应该广泛阅读,随意浏览,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钱钟书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