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哀郢二首(其一)①》中心思想与简要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6-20 15:51:00

哀郢二首(其一)①

远接商周祚(zuò)最长②,

北盟齐晋势争强③。

章华歌舞终萧瑟④,

云梦风烟旧莽苍⑤。

草合故宫惟雁起,

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⑥,

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释

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

②“远接句”,相传楚国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殷商时高阳氏之后彭祖氏曾为侯伯;周成王时,熊绎受封于楚,所以说楚国国祚远接商周。“祚”,王位、正统。

③“北盟句”,春秋时,楚国与北方齐、晋等大国争霸,常常会盟。

④“章华”,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建。

⑤“云梦”,云梦泽,楚国著名的薮泽,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

⑥“灵均”,屈原字灵均。

赏析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宋朝廷向金屈膝求和,达成隆兴和议。乾道二年(1166),陆游也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闲居四年之后即乾道六年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途中经过湖北江陵,江陵即是战国时楚国国都郢都,屈原曾写有诗歌《哀郢》。陆游凭吊历史遗迹,抚今思昔,触景生情,遂追慕屈子,慷慨悲歌, 以屈原的《哀郢》为题,写了两首七律。 以抒发自己炽烈的爱国情怀,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首联用追慕和赞赏的口吻写出了楚国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强盛,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与颔联和颈联中所描写的楚国后来的衰落败亡、遗址的萧瑟荒凉作强烈的对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 国统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 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楚原是商的属国,到熊绎时又被周成王正式封为诸侯国。所以说是“远接商周祚最长”。

颔联和颈联均写眼前景物的萧瑟荒凉,楚国最终由盛而衰,以至为秦所灭,这种盛衰兴亡的强烈对比令人唏嘘不已。“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章华”, 即章华台,楚国离宫,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升平,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而今是一片萧索寂寥;而楚地著名的云梦泽,却气象依旧,风烟迷蒙, 阔大苍茫。这里,诗人以章华歌舞之短暂与云梦风烟之永恒作强烈对比,抒发物是人非、江山依旧、人事萧条的感叹,极富概括力和感染力。“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当年郢都繁华的楼台殿阁,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见大雁时时飞起;早已被盗掘的荒坟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地。这凄凉败落的景象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是楚国衰亡的象征。

尾联画龙点睛,在前面对比的基础上道出了全诗的主旨。《离骚》还没有写尽屈原信而见疑、忠而罹谤的满腔悲愤,屈原的爱国深情,千秋之后仍深深地感染着像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以致不能自已,泪满衣裳。“灵均”是屈原的字,“灵均恨”,既是屈原在《离骚》 中所无法尽情宣泄的家国无穷之恨,也是陆游在这首中所要表达的与屈原共命运的叹息。因为爱国而获罪的陆游,把屈原引为异代知音,对屈原的不幸遭遇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

这首诗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在对楚国旧都的慨叹和对屈原的思慕之中,也包含着对南宋国土丧失的痛惜,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愤。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陆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