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箧香韫,在几香损,在炉香烬。
-
·分明认得自家是,只管担当直前做去。却因毁言辄便消沮,这是极无定力底,不可以任天下之
-
·簿书所以防奸也,簿书愈多而奸愈黠,何也?千册万簿,何官经眼?不过为左右开打点之门,广刁
-
·姑息之祸甚于威严,此不可与长厚者道。
-
·才能技艺,让他占个高名,莫与角胜。至于纲常大节,则定要自家努力,不可退居人后。
-
·天地所以信万物,圣人所以安天下,只是一个“常”字。常也者,帝王所以定民志者也。常一
-
·昧者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故于事鲜克有济。惟智者能柔能刚,能圆能
-
·两柔无声,合也;一柔无声,受也。两刚必碎,激也;一刚必损,积也。故《易》取一刚一柔,
-
·得了真是非,才论公是非。而今是非不但捉风捕影,且无风无影,不知何处生来。妄听者遽信
-
·闭户于乡邻之斗,虽有解纷之智,息争之力,不为也,虽忍而不得谓之杨朱。忘家于怀襄之时,
-
·与友人论天下无一物无礼乐,因指几上香曰:“此香便是礼,香烟便是乐;坐在此便是礼,一笑
-
·只有无迹而生疑,再无有意而能掩者,可不畏哉!
-
·吾党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工夫,如何要得长进?
-
·礼与刑二者常相资也,礼先刑后,礼行则刑措,刑行则礼衰。
-
·说不得真知明见,一些涵养不到,发出来便是本象,仓卒之际,自然掩护不得。
-
·“礼”之一字,全是个虚文,而国之治乱、家之存亡、人之死生、事之成败罔不由之。故君子
-
·或问:人将死而见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则为真见,梦则为妄见。魂游而不附体,故随所之
-
·目中有花,则视万物皆妄见也;耳中有声,则听万物皆妄闻也;心中有物,则处万物皆妄意也
-
·泽、潞之役,余与僚友并肩舆,日莫矣,僚友问舆夫:“去路几何?”曰:“五十里。”僚友怃然
-
·“昏弱”二字,是立身大业障,去此二字不得,做不出一分好人。
-
·或问:狂者动称古人,而行不掩言,无乃行不顾言乎?孔子奚取焉?曰:此与行不顾言者人品悬绝
-
·天道以无常为常,以无为为为。圣人以无心为心,以无事为事。
-
·我信得过我,人未必信得过我,故君子避嫌。若以正大光明之心如青天白日,又以至诚恻怛之
-
·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
-
·品第大臣率有六等,上焉者宽厚深沉,远识兼照,造福于无形,消祸于未然,无智名勇功,而天下
-
·露己之美者恶,分人之美者尤恶,而况专人之美、窃人之美乎?吾党戒之。
-
·明道不落尘埃,多了看释、老。伊川终是拘泥,少了看庄、列。
-
·被桐以丝,其声两相借也。道不孤成,功不独立。
-
·周子谓:“圣可学乎?曰无欲。”愚谓圣人不能无欲,七情中合下有欲。孔子曰己欲立欲达。
-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易;自恶之必察焉,自好之必察焉,难。
-
·士君子一出口无反悔之言,一动手无更改之事,诚之于思故也。
-
·学者大病痛只是器度小。
-
·心实不然而迹实然,人执其然之迹,我辩其不然之心,虽百口不相信也。故君子不示人以可疑
-
·衰世尚同,盛世未尝不尚同。衰世尚同流合污,盛世尚同心合德。虞廷同寅协恭,修政无异识,
-
·非谋之难,而断之难也。谋者尽事物之理,达时势之宜,意见所到,不患其不精也。然众精集而
-
·伊尹看天下人无一个不是可怜底,伯夷看天下人无一个不是可恶底,柳下惠看天下人无一个不
-
·亲母之爱子也,无心于用爱,亦不知其为用爱。若渴饮饥食然,何尝勉强?子之得爱于亲母也,
-
·人心是个猖狂自在之物,陨身败家之贼,如何纵容得他?
-
·二分,寒暑之中也,昼夜分停多不过七八日;二至,寒暑之偏也,昼夜偏长每每二十三日。始知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
-
·公署楹帖:皇天下鉴此心,敢不光明正直;赤子来游吾腹,愿言岂弟慈祥。
-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
·发示驿递:痛苍赤食草饭沙,安忍吸民膏以纵口腹;睹闾阎卖妻鬻子,岂容穷物力而拥车徒。
-
·四脚平稳,不须又加榰垫。
-
·四端自有分量,扩充到尽处,只满得原来分量,再增不得些子。
-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
·恶言如鸱枭之叫,闲言如燕雀之喧,正言如狻猊之吼,仁言如鸾凤之鸣。以此思之,言可弗慎与!
-
·为人上者最怕器局小、见识俗,吏胥舆皂尽能笑人,不可不慎也。
-
·两相磨荡,有皆损无俱全,特大小久近耳。利刃终日断割,必有缺折之时;砥石终日磨砻,亦有
-
·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既入苙了,便要使他从容闲畅,无拘迫懊憹之状。若恨他难收,一向束缚
-
·韦弁布衣,是我生初服,不愧此生,尽可以还。大造轩冕,是甚物事,将个丈夫来做坏了,有甚面
-
·敬事鬼神,圣人维持世教之大端也,其义深,其工大。但自不可凿求,不可道破耳。
-
·工夫全在冷清时,力量全在浓艳时。
-
·一先达为文,示予令改之,予谦让,先达曰:“某不护短,即令公笑我,只是一人笑,若为我回护,
-
·豪雄之气,虽正多粗,只用他一分便足济事,那九分都多了,反以偾事矣。
-
·罕譬而喻者,至言也;譬而喻者,微言也;譬而不喻者,玄言也。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不
-
·荣辱系乎所立,所立者固,则荣随之,虽有可辱,人不忍加也。所立者废,则辱随之,虽有可荣,
-
·七尺之躯,戴天履地,抵死不屈于人。乃自落草以至盖棺,降志辱身,奉承物欲,不啻奴隶。到
-
·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秉公持正而有圆通不可拘之权,可以语人品矣。
-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不惟帝
-
·弭盗之末务莫如保甲,弭盗之本务莫如教养。故斗米十钱,夜户不闭,足食之效也。守遗待主,
-
·功士后名,名士后功,三代而下真功名之士绝少。圣人以道德为功名者也,贤人以功名为功名
-
·气质之病小,心术之病大。
-
·士君子要任天下国家事,先把本身除外,所以说“策名委质”,言自策名之后,身已非我有矣,
-
·仁者之家,父子愉愉如也,夫妇雍雍如也,兄弟怡怡如也,僮仆欣欣如也,一家之气象融融如也
-
·古之学者,穷居而筹兼善之略。今也同为僚寀,后进不敢问先达之事,右署不敢知左署之职。
-
·御戎之道,上焉者德化心孚,其次讲信修睦,其次远驾长驱,其次坚壁清野,其次阴符智运,其次
-
·世之衰也,卑幼贱微气高志肆而无上,子弟不知有父母,妇不知有舅姑,后进不知有先达,士民
-
·近世士风大可哀已。英雄豪杰本欲为宇宙树立大纲常、大事业,今也,驱之俗套,绳以虚文,不
-
·吃这一箸饭是何人种获底?穿这一匹帛是何人织染底?大厦高堂如何该我住居?安车驷马如何
-
·秦家得罪于万世,在变了井田上。春秋以后井田已是十分病民了,但当复十一之旧,正九一之
-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
·圈子里干实事,贤者可能。圈子外干大事,非豪杰不能。或曰:圈子外可干乎?曰:世俗所谓圈
-
·吾初念只怕天知,久久来不怕天知,又久久来只求天知,但未到那何必天知地步耳。
-
·有杀之为仁,生之为不仁者;有取之为义,与之为不义者;有卑之为礼,尊之为非礼者;有不
-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
·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可为。自爱者先占名,实利于天下国家而迹不足以
-
·无厌之欲,乱之所自生也;不平之气,乱之所由成也。皆有国者之所惧也。
-
·圣人之闻善言也,欣欣然惟恐尼之,故和之以同言,以开其乐告之诚。圣人之闻过言也,引引然
-
·处明烛幽,未能见物而物先见之矣;处幽烛明,是谓神照。是故不言者非暗,不视者非盲,不听
- 《齿以刚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鹤一去不复返.》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择音.》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