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 精选专题 | 网站地图
品诗文网诗集名句主题诗人诗塾
  • 品诗文网
  • 文章辞赋
  • 古诗大全
  • 诗词赏析
  • 至理名言
  • 咏花诗集
  • 历史文化
  • 阅读写作
  • 世界文学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散文精选
  • 作品鉴赏
  • 文学评论
  • 童话阅读
  • 元曲赏析
  • 散文随笔
  • 文学百科
  • 宋诗精选
  • 骈文经典
  • 诗词入门
  • 诗词评论
  • 诗词人物
  • 大家论诗
  • 诗词研究
  • 元明清诗
  • 汉魏朝诗
  • 诗经鉴赏
  • 千家诗集
  • 杂文鉴赏
  • 名诗鉴赏

《益夏叔公》吴安钦散文赏析

时间:2019-11-15 15:35:04
手机版

一到夏天,我便想起我的亲人益夏叔公。

益夏叔公是我祖父的堂弟,我父亲的堂叔。我常常听他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我和你爷爷虽然是堂的兄弟,但是,却像一只筷子捱断的两截。

这话说得对。我祖父没有亲兄弟,他也没有亲兄弟,对他们这一辈人而言,一个祖父下的孙子俩,就算是亲兄弟了。

我很小的时候,弄不明白,既然他们俩是一只筷子捱断的两截,那么,为何他们俩,一人在山乡一人在渔村,生活两地?依然在我很小的时候,我随大人去他生活的山乡走亲,他带我们几个人去山上看祖宗的坟墓。祖宗的坟墓是在离他们居住的山村非常偏远的一座山上。我记得,翻两座山,越过好几条岭,又爬了几处山坡,才在一处山坡下的一堆坟茔中找到叔公所指的那个祖宗墓园。墓园小,简陋,但墓顶是水泥抹的,已变成黑色。墓前,有一堆重叠杂乱的石头。叔公说,这堆石的作用是遮挡远方一个什么穴位对墓地的威胁。墓地的四周没有一棵树,只有几株高过人头的不知名的草木,稀稀疏疏的,因为这几根草,反而凸显墓地的荒凉与突兀。伫足墓穴前,遥遥望去,视线里没有一处山村,更见不到乡村的炊烟。在我的感觉里,祖宗是被抛弃荒野的。继而,让我更不理解的是,那个年代,埋葬祖宗时,先人们为何,又是如何,将祖宗的棺椁抬到如此荒凉之处?

叔公也说不出道理来。当年,益夏叔公带领我们去看祖墓,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把祖宗的墓园改一改或者修一修,但是,二三十年过去,依旧没有行动。

祖宗的墓地因过于偏僻,我只是跟随益夏叔公去过一次。后来,没人组织也没人提起,从此再没拜谒。

益夏叔公个子不高,甚至有些偏矮,但他不仅是他家庭的顶梁柱,还是家族里的一个头。在他生活的那个山村,住着族亲几十户两百多号人。但是,在这个村落中,仍算是很小的家族。也可说成是这个村里的一个小部落。小部落因为人少力弱,总是担心被大家族的人欺凌欺负,因此要特别地讲求胞团互助,以防被人欺侮。益夏叔公,他就是个家族观念非常强的长辈。家族里谁遇上什么事,他都会站出来说话出力。

就说当年我家发生的大变故。祖父在海岛渔村养殖海蛎时不慎溺亡,益夏叔公闻讯,第一时间放弃手头的忙活,从山村向海岛直奔而来。在海岛上,一直帮忙到我祖父入土为安才肯离去。翌年,我的父亲莫明其妙地病倒了,他担心,我一家人在海岛上单门独户,势单力薄,没人帮忙,更显孤单,又放下了手上的事,住在海岛上,替我家出点子拿主意。我父亲病重时,他几次和我父亲的朋友一起,抬着担架床一步一步送我父亲到他所在村的部队医院救治。父亲病危时,他就寸步不离地守在父亲身边,给父亲搓背捶肩。父亲因病而表现出的忧郁症,简直在折磨着家人。但是,益夏叔公流泪的同时,很耐心地安抚我父亲,给予他心灵最大的宽慰。最为感动的是,我父亲离世的那一夜,因为三十二岁未满而亡故,算是短寿鬼,我一大厝的人全部胆战心惊,避讳地全部关门闭户。此时,只有我的益夏叔公和几位我父亲的挚友在大厅上替我父亲守灵和料理丧事。送我父亲上山后,益夏叔公仍不放心,怕我家人尤为担心我的祖母节外生枝,又住两天后,才三步两回头离开我家家门。

那年头,祖母很感激益夏叔公,在他面前常常说些感激的客套话。益夏叔公说,我们是一只筷子捱断的两截。

我稍大一些的时候才知道,益夏叔公是个石匠。他当石匠的手艺,在我老家这一带乡村是名气最大的。一是他手艺精湛,用工细致认真;二是他多才多艺,设计、测量、打石、砌砖、雕塑、粉墙等等,粗工细活,样样皆通。政府的大小工程,谁家要盖房子,首选都是我的益夏叔公。经常出现因工程争着请他的局面。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公开招投标,大大小小与石头有关的工程,人家都是指名道姓要他。不到四十岁的他影响力非常大。五里十乡的男女老少都晓得,XX村有一个名叫益夏的师傅。后来,他的名字被人家简化通用为两个字——夏师。

夏师名气越来越大。原来,他二十三岁时,就开始收徒授艺。当年不少后生曾经以自己是夏师的徒弟为荣,也有不少的东家为自己的房屋是夏师所建而深感自豪。到三十岁时,他所带的徒弟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可谓桃李芬芳。有不少早已出艺的徒弟,仍然紧跟着他干活。

我老家下屿岛的这座礼堂就是由我的益夏叔公及其他的队伍所建的。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那几年,下屿岛大黄鱼发海了,大队积攒了一大笔三金,便决定投资几十万盖一座像模像样的礼堂。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者,夏师自然是首选者。那一年,我的益夏叔公马上进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做勘察设计。不久,他的队伍便住上了海岛。我们一家人,特别是我,当时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叔公为无限荣耀,更为这么一座宏伟壮观的礼堂是我叔公所设计和建筑而无比骄傲。我记得,礼堂开工后,我常常一个人跑到离我家非常远的工地去看叔公施工。工地上有一大批工人。我就找我的叔公看。找到他后,我发现,他和其他工人一样,戴着墨镜埋头打石。錾子与锤子在石头上打敲得铿锵铿锵地响,还喷溅出一束束的火花,以及碎飞的石坯。他歇工时,抬起头才发现我,便催我赶紧回去。他吃住在工地上,晚饭后,还常常上我家坐一会。这座可容纳一千五百多人的两层楼礼堂,在我叔公整整努力两年后才大功告成。如今,这座大礼堂虽然历经一次大火洗劫,但是,其墙体完好无损,屋顶修葺之后,仍然以一道壮美景观和巍峨之姿矗立在海岛岸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的益夏叔公,以他质量第一、品位新潮、安全牢固的独特建筑风格享誉乡村三十多年,完全是实至名归,也不枉了他勤学苦练埋头苦干的一生。

益夏叔公有四男二女,其中两个儿子师承他,都各怀所技各有所长。日子过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遗憾的是,那年的夏天,益夏叔公竟然突然地无疾而终,我们连看望他的机会都没有。

噩耗传来,我们一家人深怀无比悲痛之情,随祖母前往他的住地奔丧。出殡那天,送葬队伍浩浩荡荡,仅他的徒子徒孙就有一两百号人。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文章辞赋 > 散文随笔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上一篇:《田野(外一篇)》胡慧玲散文赏析

下一篇:《秋雨古镇》陆华丽散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尤金
  • 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
  • 《语言层面》文学欣赏
  • 《古代兵法散文·隋唐五代兵法·讨武曌檄文》原文鉴赏
  • 如何学习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导读
  • 巉石兽蹲的解释?巉石兽蹲是什么意思?描写山的词语
  • 《右眼的一场沧桑》复达散文赏析
  • 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小说——《古船》
  •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 马融的故事
  • 自然的体系
  • 《游白水书付过》鉴赏
  • 《三国志演义》的书名
  • 屠格涅夫经典《乞丐》作品赏析|导读
  • 《生命的脉搏》鉴赏
  • 《先秦散文·老子·民之饥章(原第七十五章)》原文鉴赏
  • 中国古代史
  • 唐宋八大家·泷冈阡表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风姿花传》
随机推荐
  • 历史主义学派
  • 《别具诗眼读西湖》黄维盈散文赏析
  • 《兵团是新疆的“眼”》李延青散文赏析
  • 《俺爹是村长》梅洪亚散文赏析
  • 《俺家门口的风景》邓同学散文赏析
  • 《不要说话》宋子烨散文赏析
  • 《不抽烟者说抽烟》施建石散文赏析
  • 《不孤独的美食家》杨涵淄散文赏析
  • 《不下雨的天》山岚散文赏析
  • 《“疯”娘》立夏散文赏析
文章荟萃
  • 历史主义学派
  • 印度第一次不合作运动
  • 印度教的兴起
  • 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
  • 印度国大党和孟买工人大罢工
  • 卢那察尔斯基
  • 卢梭与《新爱洛绮斯》
  • 卢梭
  • 卢卡奇
  • 卢克莱修
精选专题
  • 李煜诗词意象
  • 毛泽东诗词赏析
  • 苏轼诗集鉴赏
  • 爱国诗词集鉴赏
  •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散文精选
  • 作品鉴赏
  • 文学评论
  • 遗闻逸事
  • 元曲赏析
  • 散文随笔
  • 文学百科
  • 古文辞类纂
  • 经典文章

诗人大全

李白 苏轼 白居易 陆游 王安石 杜甫 孟浩然 韦应物 范仲淹 孟郊 温庭筠 辛弃疾 杜审言 王勃 崔颢 王维 刘长卿 钱起 刘禹锡 元稹 杜牧 许浑 李商隐 林逋 王禹偁 晏殊 梅尧臣 欧阳修 黄庭坚 宋之问 王翰 王之涣 李清照 纳兰性德 陶渊明 李煜 韩愈 柳宗元 柳永 曹操 屈原 李贺 岑参 王昌龄 曹植 杨万里 秦观 晏几道 韦庄 周邦彦 虞世南 贾岛 颜真卿 李隆基 骆宾王 刘戬 李约 张继 岳飞 朱熹 唐寅 罗隐 高适 张九龄 马致远 陈子昂 胡曾 周昙 牟融 曹雪芹 范成大 贺铸 姜夔 卢纶 郑板桥 杜荀鹤 吴文英 龚自珍 周敦颐 姚合 贺知章 于谦 毛泽东 陆九渊 杜秋娘 杨慎 袁枚 祖咏 赵师秀 叶绍翁 王淇 张若虚 李颀 卢照邻 李瞡 蒋捷 李之仪 宋祁 冯延巳 陈与义 陈亮 张孝祥 张元干 刘过 晁补之 臧克家 金昌绪 刘方平 贾至 李益 张籍 张仲素 戴望舒 郭沫若 朱湘 席慕蓉 徐志摩 卞之琳 艾青 杨唤 刘大白 洛夫 冰心 冯雪峰 叶芝 纪弦 顾城 歌德 雷抒雁 普希金 陆龟蒙 韩偓 曾巩 晁端友 汪元量 陈沆 顾况 史达祖 袁去华 李端 司空曙 刘克庄 刘辰翁 蔡伸 元结 常建 谢灵运 文天祥 元好问 朱庆余 丘为 赵以夫 赵令畤 王建 汪曾祺 莫泊桑 冯唐 赵孟頫 王冕 苏彦文 刘希夷 贯云石 周文质 郑光祖 卓文君 徐再思 周德清 卢挚 刘时中 曹松 萧衍 张谓 程垓 曹冠 晁冲之 张耒 周紫芝 李曾伯 赵鼎 高观国 吴潜 张炎 戴复古 沈期 卢仝 叶梦得 刘仙伦 张旭 陈人杰 王沂孙 韩元吉 张先 林庚 严蕊 朱淑真 李涉 刘伶 姚燧 王实甫 司马光 班固 赵佶 黄巢 何逊 泰戈尔 郁达夫 王蒙 哈代 石川啄木 聂绀弩 柳亚子 沈从文 周作人 吴向东 林徽因 余秋雨 朔梅 许地山 白玮 老舍 朱正芳 刘绪贻 熊召政 王政佳 安庆恩 吴淮生 南怀瑾 傅斯年 梁漱溟 郑振铎 钱钟书 高启 陈师道 陈维崧 朱庆馀 张祜 张恨水 苏曼殊 莎士比亚

关于我们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诗词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诗词之美,止于臻美。品诗文网旨在弘扬中华名族的诗词文化,传承我中华文明。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网站动态
提供 全唐诗库,全宋词库,诗词意象,诗集大全,诗词名句,辞章典故,诗人大全
CopyRight © 2016 品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4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