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12-25 11:31:34

散文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海燕》

郑振铎的散文虽然不是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品,但它以率真、博识、深情、清净的风格独树一帜,为读者呈现出文字的朴质之美。

“文学是人生的自然的呼声。人类情绪的流泄于文学中的,不是以传道为目的,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同情的。”郑振铎在《新文学观的建设》一文中明确阐述了为文的目的。他的散文作品,与其说是他自己的“孩子”,不如说是所有拥有类似经验之人的共同情感回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的修饰,单纯地线描式叙述,更容易带动每个平凡人的心境。就拿《海燕》一文来说,有人说那是“一曲语妙情真的游子吟”。在编者看来,“情真语妙”似乎更恰当一些。因为,正是情到真切处,才字字成玑珠。这是郑振铎散文写作的血脉。

本章将郑振铎的近50篇代表作,按照重要程度、情感脉络,以寄情于物、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人的顺序进行归类编排。所选文章,分别来自《海燕》《山中杂记》《蛰居散记》《西行书简》《欧游日记》等文集,以及《小说月报》《文学周报》《文学月刊》等报刊杂志。

在这些文章里,作者的情感主要集中于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这与作者的早年经历密切相关。

郑振铎从青年时代起便积极投身与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以朴质的文笔发表了《街血洗去后》,控诉英日帝国的罪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郑振铎被迫流亡欧洲。临别前,他深情地写下了《离别》;在旅途中,他创作了《海燕》《同舟者》《阿剌伯人》《大佛寺》等文章,在游历和做学问的同时,抒发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火中的人民与民族的悲痛之情,这种悲痛在《西行书简》关于古迹游览的文章中也可窥见;游历欧洲期间,他记述了《欧行日记》,展现他每天的体悟、对西方国家的思考和读书生活。归国后,他继续支持抗战,在上海“孤岛”时期抢救大量文献、古籍,创作了《暮影笼罩了一切》《“野有饿殍”》《最后一课》等愤怒抗争散文。此外,郑振铎与许地山、鲁迅、朱自清、邹韬奋等人为文坛师友,他在友人身故后挥文悼念,情深肺腑;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郑振铎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