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原文、注释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8-22 10:42:51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并序

舜觐群后,有苗不服 ;禹会诸侯,防风后至。动干戚之舞,兴斧钺之诛,乃贡九牧之金,始颁五瑞之玉。我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大道之行,先天布化,乾元广运,涵育无垠。若华为东道之标,戴胜为西门之候,岂甘心于邛杖?非征贡于苞茅。亦由呼韩来朝,舍于蒲陶之馆;卑弥遣使,报以蛟龙之锦。牺牲玉帛,以将厚意;服食器用,不宝远物。百神受职,五老告期,况乎戴发含齿,得不稽颡屈膝?海东国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历岁方达,继旧好于行人;滔天无涯,贡方物于天子。司仪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观,不居蛮夷之邸。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弛禁。上敷文教 ,虚至实归,故人民杂居,往来如市。晁司马 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鲁借车马,孔丘遂适于宗周;郑献缟衣,季札始通于上国。名成太学,官至客卿。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在楚犹晋,亦何独于由余?游宦三年,愿以君羮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于是驰首北阙,裹足东辕 。箧命赐之衣,怀敬问之诏。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方鼎彜樽,致分器于异姓之国。琅邪台上,回望龙门;碣石馆前,夐然鸟逝。鲸鱼喷浪,则万里倒回;鹢首乘云,则八风却走。扶桑若荠,郁岛如萍 。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苍天而吞九域。黄雀之风动地,黑蜃之气成云。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嘻!去帝乡之故旧,谒本朝之君臣。咏七子之诗,佩两国之印。恢我王度,谕彼蕃臣。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子其行乎!余赠言者。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 ,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校】

①还,《极玄集》、《文苑英华》、《唐诗正音》俱作“归”。又《极玄集》、《唐诗品汇》俱无“国”字。

②服,一本作“格”。

③上,顾元纬本作“止”。

④晁,旧本作“朝”,盖古字朝、晁通用故也。顾元纬以“朝”字为误,真误矣。

⑤驰,一本作“稽”;裹,一本作“里”,俱非。

⑥萍,一本作“浮”。

⑦远,《极玄集》作“所”。

⑧帆,一作“途”。

⑨鱼,一作“蜃”。

【注】

秘书监: 《唐书·百官志》:“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二品上。”

晁监: 《唐书·日本传》:“长安元年,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开元初,粟田复朝,请从诸儒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即鸿胪寺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悉赏物贸书以归。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多所该识,久乃还。天宝十二载,朝衡复入朝,上元中,擢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

日本: 《唐书》:“日本,古倭奴也。去京师万四千里,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国无城郭,联木为栅落,以草茨屋。左右小岛五十馀,皆自名国,而臣附之。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有苗: 《韩非子》:“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防风: 《博物志》:“禹平天下,会诸侯会稽之野,防风氏后到,杀之。”

九牧金: 《左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五瑞玉: 《尚书》“辑五瑞”孔颖达《正义》:“《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尊号: 刘昫《唐书·玄宗本纪》:天宝八载闰六月丙寅,“群臣上皇帝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先天: 《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广运: 《尚书·大禹谟》“帝德广运”孔安国《传》:“广谓所覆者大,运谓所及者远。”

涵育: 《宋书·顾 之传》:“夫圣人虚怀 以涵育,凝明以洞照。”

无垠: 屈原《九章》:“穆渺渺之无垠。”《广韵》:“垠,岸也。”

苦垂: 苦垂,未详,徐宗伯《全唐录》作“若华”。成按:《大荒北经》:“泂野之山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花光赤下照地。”非东方之木,疑非是。

标: 郭璞《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李善注:“标,表也。”

戴胜: 《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胜,玉胜也,音庞。”又《大荒西经》:“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候: 《后汉书·百官志》:“门有门候。”《三辅黄图》:“汉城门皆有候,门候主候时、谨启闭也。”

邛杖: 《史记》:“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正义》曰:“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节高实中,或寄生,可为杖。”

包茅: 《左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楚子使与师言,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蒲陶馆: 《汉书》:“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成按:此是乌珠留单于事,非呼韩邪,盖误用也。

卑弥: 《魏志》:“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其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带方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

不宝远物: 《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

百神受职: 《礼记》:“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孔颖达《正义》:“百神,天之群神也。王郊天备礼,则星辰不忒,故云受职。”

五老: 沈约《宋书》:“尧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

戴发含齿: 《列子》:“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之人。”

王侯先: 《汉书·匈奴传》:“呼韩邪单于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

掌次: 《周礼·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合诸侯亦如之。师田,则张幕,设重帟重案。诸侯朝觐会同,则张大次、小次。”

蛮夷邸: 《后汉书·西域传》:“传送京师,县蛮夷邸。”章怀太子注:“蛮夷皆置邸以居之,若今鸿胪寺也。”《三辅黄图》:“蛮夷邸,在长安城内藁街。”

尔诈我虞: 《左传》:“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文教: 《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问礼: 《家语》:“孔子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学诗: 《家语》:“卜商,卫人,字子夏。习于《诗》,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

鲁借车马: 《家语》:“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曷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

缟衣: 《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缟衣”字疑误。

上国: 《左传》昭二十七年:“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孔颖达《正义》:“服虔云:‘上国,中国也。盖以吴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下云‘遂聘于晋’,则上国之言不包晋矣,当总谓宋、卫、陈、郑之徒为上国耳。”

齐姜: 《诗》:“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娶高国: 《左传》:“齐侯伐晋夷仪。敝无存之父将室之,辞,以与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国。’”杜预注:“高氏、国氏,齐贵族也。无存欲必有功,还取卿相之女。”

在楚犹晋: 《左传》:“苟有寡君,在楚犹在晋也。”

由余: 《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穆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穆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僻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詧,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悦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穆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遗母: 《左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请以遗之。’”

不居一国: 《汉书》:“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

昼锦: 《前汉纪》:“朱买臣拜会稽太守,上谓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今还故乡,富贵于子何如?’买臣顿首谢上。”

庄舄: 《史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关羽: 《三国志》:“曹公擒关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裹足: 《后汉书·郅恽传》:“君不授骥以重任,骥亦俛首裹足而去耳。”

敬问诏: 《汉书》:“孝文前六年,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金简玉字: 《吴越春秋》:“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方鼎: 《左传》:“晋侯赐子产莒之二方鼎。”孔颖达《正义》曰:“服虔云:‘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

彜樽: 《国语》:“出其尊彜。”韦昭解:“尊、彜皆受酒之器。”《尚书叙》:“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彜,作《分器》。”孔安国《传》:“赋宗庙彜器酒樽赐诸侯。”孔颖达《正义》:“《周礼》有司尊彜之官,郑云:‘彜亦尊也。郁鬯曰彜。彜,法也,言为尊之法正。’然则盛鬯者为彜,盛酒者为尊,皆祭宗庙之酒器也。”

琅琊台: 《山海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郭璞注:“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嶣 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琊台也。”《史记正义》:“琅琊山在密州东南百三十里,琅琊台在山上。”《水经注》:“琅琊,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琊。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王之所筑也。遂登琅琊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琅琊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琊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高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舆地广记》:“越王句践欲霸中国,徙都琅琊,起观台于山,周七里,以望东海。”

龙门: 高诱《淮南子》注:“龙门,河之隘也,在左冯翊。”《太平寰宇记》:“龙门山,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禹贡》所谓‘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外悬泉而两旁有山,川陆不通,鱼鳖莫上,故江河大鱼有暴腮龙门之困。’”

碣石: 《水经注》:“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累县,王莽之选武也。累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舆地广记》:“平州石城县有《禹贡》碣石山,秦皇、汉武皆登之,以望巨海。其石碣然而立在海旁,故名之。《晋太康地志》云:‘秦筑长城,所起于碣石,在今高丽界,非此碣石也。’”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碣石,在平州石城县西南,汉右北平郡骊城县,碣然而立在海旁。其山昔在河口海滨,历世既久,为水所渐,沦入于海,去岸五百馀里。《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山海经》:‘碣石之山,绳水出焉。’注《水经》曰:‘今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秦皇刻碣石门登之,以望巨海。’《通典》:‘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城县,长城起于此山。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高丽,遗趾犹存。’”

鸟逝: 木华《海赋》:“望涛远决,冏然鸟逝。”

鲸鱼: 《古今注》:“鲸鱼者,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一生数万子,常以五月、六月就岸边生子,至七、八月,导从其子还大海中。鼓浪成雷,喷沫为雨,水族惊畏皆逃匿,莫敢当者。其雌曰鲵,大者亦长千里,眼为明月珠。”

鹢首: 《淮南子》:“龙舟鹢首,浮吹以娱。”高诱注:“鹢,大鸟也。画其像着船头,故曰鹢首也。”

八风: 《淮南子》:“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 风,西北方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扶桑: 《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南史》:“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锦。’”

若荠: 《颜氏家训》:“《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戴暠诗:‘今上关山望,长安树如荠。’”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郁岛: 《水经注》:“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之叙《述初赋》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人石室也,乃往观。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及也。’即其赋所云‘吾夕济于郁洲’者也。”《太平寰宇记》:“海州东海县,本秦末田横所保郁洲,亦曰郁州,亦谓之田横岛,为赣榆县之地。宋泰始六年失淮北,于郁洲上侨立青州,即此地。”《一统志》:“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又名郁州,一名郁州山,一名苍梧山,或云昔从苍梧飞来。”

九域: 李善《文选》注:“《韩诗》云:‘方命厥后,奄有九域。’薛君曰:九域,九州也。”

黄雀风: 周处《风土记》:“六月则有东南长风,俗名黄雀长风。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为名也。”

蜃气: 《埤雅》:“蜃形似蛇而大,腰以下鳞尽逆,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背鬛作红色,嘘气成楼台,望之丹碧隐然,如在烟雾。高鸟倦飞,就之以息。喜且至,气辄吸之而下,今俗谓之蜃楼,将雨即见。《史记》曰‘海旁蜃气成楼台,广野气成宫阙’,即此是也。”

七子诗: 魏文帝《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王度: 《左传》:“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乐毅: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信陵: 《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震天下。”

积水: 《荀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鳌: 《楚辞章句》:“鳌,大龟也。”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王维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