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7:47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鸟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1]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注释】

[1]耸:挺立。

【译文】

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是渊明境界,就是当年斜川再现。就此寄余年。

【解析】

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于黄州。仕途上的挫折使诗人心灰意冷,黄州的山水田园就益发增强了吸引力。早在二十年前任凤翔判官时就有过“此身无计老渔樵”的感叹,这时东坡的归隐之心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对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的钦敬与向慕与日俱增。他读陶、和陶诗,一百二十余首陶诗他几乎和遍,真是倾心之至。

序词所言系依据陶渊明《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诗中有“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句子。斜川,在陶渊明家乡江西九江附近。班坐,依次而坐。阜,土山。曾城,即层城,传说中昆仑山最高层,陶诗中指庐山北部的鄣山。序词后半部东坡不无欣慰地提到谪居黄州期间关系到他安身立命的两件大事:其一,躬耕于东坡;其二,于东坡一侧修建住房雪堂——建于飘雪时并绘雪景于壁上,命名“雪堂”。“南挹四望亭”,即雪堂之南与四望亭相牵连。

词作开头“只渊明,是前生”,佛教轮回的观点,称人有前生、今生、后生三生,这里说醉梦恍惚中觉得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渊明。东坡曾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睡,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可为此句注解。了了,明白。从下文看,开头一句似乎由于东坡景致与“斜川当日境”十分相似而引起的感受,其实不过是托词,实际表达的是将与世乖违、躬耕力田的陶渊明引为知己,与其心灵息息相通的情怀。心由境生,境由心造,心物是相通相感应的。怀着这种淡定、超然与欣悦,心境与山水田园相融汇,便觉得春雨有情,乌鹊(即喜鹊)有意,泉鸣悦耳,亭台悦目,连北山的倾斜也似乎在倾心致意了。山水草木有知,也当与东坡一起欣然怡然陶陶然了。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苏轼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