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心思想与简要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6-20 15:50:55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①,

残余未免从人乞②。

力孱( chán)气馁心自知③,

妄取虚名有惭色④。

四十从戎驻南郑⑤,

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⑥,

阅马列厩( jiù )三万匹⑦。

华灯纵博声满楼⑧,

宝钗艳舞光照席⑨。

琵琶弦急冰雹乱⑩,

羯( jié )鼓手匀风雨疾 。

诗家三昧忽见前,

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

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

《广陵散》绝还堪惜。

注释

①“得”,心得。

②“残余”,指前代诗人作品中已经写过的诗句或意境等。“乞”,讨。

③“孱”,弱。“馁”,丧气。“力孱”、“气馁”,比喻写的诗力量薄弱,内容虚乏。

④“妄取虚名”,指名不副实。

⑤“四十”,陆游在南郑参加王炎幕府时,年48岁,说“四十”是举其整数。“南郑”,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

⑥“打球”,古时军中的一种体育活动。“球”,原作“毬”,用皮包着毛的球。“场”,球场。“步”,长度不一。周为八尺,秦为六尺。

⑦“阅马”,检阅军马。“列厩”,一排排马棚。“三万匹”,形容马匹很多。

⑧“华灯”,华丽明亮的灯。“博”,指古代的一种棋戏。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声”,指赌客的喝彩声。

⑨“宝钗”,妇女的珍贵首饰,钗由两股合成。借指装饰华丽的歌女。

⑩“琵琶”,从西域传入的乐器,圆体长颈,四弦四柱。

“羯鼓”,古乐器名。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以山桑木制成,形似漆桶,横放小牙床上,两手持杖击奏。

“三昧”,佛经术语,据印度语音译,原义为正定。文人借用为要诀之意。“见”,现。

“屈贾”,屈原、贾谊。两人都是著名文学家。“元”,同“原”。“历历”,分明,清楚。

“天机”,古代神话中天孙(织女)的织机。“云锦”,指织女所织的锦缎。“用在我”,运用它在于自己。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细小难见,喻指差别微小。

“放翁”,据《宋史·陆游传》记载,陆游在蜀地时为范成大参议官,不拘礼法。别人讥陆游放浪,他便自号放翁。

“《广陵散》”,古琴曲名。三国时嵇康善弹此曲,后嵇康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嵇康要求弹奏《广陵散》,并长叹道:“《广陵散》从此失传了。”

赏析

这首于绍熙三年(1192)九月在山阴写成。 当时离诗人在严州刻成《剑南诗稿》前集已有五年。这是一首诗人晚年对自己诗歌创作实践过程的概述和对创作经验总结的诗。表明诗人否定了自己早年从“江西诗派”入手的创作道路,肯定了创作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这种认识是极有见地的。

前四句为第一段,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这一段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抑遏蓄势,事实上诗人这一时期已有不少雄劲的作品。此段叙述中带有议论,节奏较舒平,语言紧凑凝练。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转变,是全诗的重点。这段以具体描写为主,笔调急剧转向壮丽,是古代论诗作品的一段极为出色的描写。诗人形象地告诉读者, 自己中期诗歌的进一步走向雄壮,是如何受南郑军中生活的影响的。

末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为他人所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并对自己的经验体会大力肯定, 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

全诗脱口而出,一气呵成,深衷浅貌,语短情长,极富有感染力。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陆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