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4:58:55

赠何七判官昌浩①

【题解】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当时饱经沧桑的李白,体弱多病,遭受了政治上最沉重的打击,但他依然“忽惆怅”,原因是想去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所以说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政治抒情,表现了诗人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间,决心乘风破浪,为世人排难解纷的崇高志向。这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中的矛盾和苦闷心情也是由此而生。

本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引古论今来抒发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最终以摆脱这种苦闷而展示出诗人乐观豪放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原文】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②。

平明空啸咤③,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④,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⑤,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⑥?

【注释】

①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云:“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判官:节度使属官。

②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③“平明”句:平明,即天明。啸咤:高号长啸。

④济南生: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见《汉书·伏生传》。

⑤夫子:指何昌浩。管乐:指春秋时齐相管仲、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⑥“岂将”句:将,即与。沮溺:指春秋时两位著名隐士长沮、桀溺。见《论语·微子》。

【译文】

有时我夜里忽然觉得心情惆怅不已,于是就起身思前想后独坐直至夜半。熬到天亮时分才知道那不过是空怀壮志而已,无奈地仰天长啸,真的很想为这世间排解纷扰,一展怀抱。

我的心随着长风直冲上穹苍,吹散长空中的万里乌云。我羞于像西汉济南伏生那样,九十多岁了还是儒生一个,整日里只知道吟诵古文。还不如像你那样拂剑而起,到边疆沙漠上去平复乱贼,建立神奇的功勋。倘若一辈子平庸地老死于阡陌之间,又拿什么去扬名,永世留芳呢?

夫子您就是当今的管仲和乐毅,英明才智勇冠三军。说到底,我就是想和你一起出发到战场上建功立业,怎么能与春秋时的长沮、桀溺为伍而隐居终老呢?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白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