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国家之患①,莫大于乏人②。
【注释】①患:灾祸。②乏人:缺乏人才。
【释义】国家的灾祸,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
【点评】没有大量的各类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参考文献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邠州建学记》
猜你喜欢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歇后语《嘴是两张皮》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彩云易散月长亏.》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歇后语《戴着石臼子打加官,费力不讨彩》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先秦名言名句·孙子兵法名言大全
- 《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原文与赏析
- 关于《作恶》见解句子、观点和看法
-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歇后语《鸡长起牙,狗长起角》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用比喻来化解尴尬
- 歇后语《背着醋瓶耍把戏,跳荡的轻快上来了》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情处》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处世名言·小窗幽记—清陈眉公《心生一切·心灭一切》原文|译文|赏析
- 性分、名分不是两项,尽性分底不傲名分。召之见,不肯见之;召之役,往执役之事。今之讲学者,陵犯名分,自谓高洁。孔子乘田委吏何尝不折腰屈膝于大夫之庭乎?噫!道之不明久矣。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星光连马眼,冰气上人须.沙路纷难辨,天河淡欲无.》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什么意...
- 夫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
-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
-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什么意思|...
-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什么意思|大意|...
- 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什么...
-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
-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什么意思|大意|...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民无信不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上一篇:官吏浮冗,最为天下大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