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 精选专题 | 网站地图
品诗文网诗集名句主题诗人诗塾
  • 品诗文网
  • 文章辞赋
  • 古诗大全
  • 诗词赏析
  • 至理名言
  • 咏花诗集
  • 历史文化
  • 阅读写作
  • 世界文学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散文精选
  • 作品鉴赏
  • 文学评论
  • 童话阅读
  • 元曲赏析
  • 散文随笔
  • 文学百科
  • 宋诗精选
  • 骈文经典
  • 诗词入门
  • 诗词评论
  • 诗词人物
  • 大家论诗
  • 诗词研究
  • 元明清诗
  • 汉魏朝诗
  • 诗经鉴赏
  • 千家诗集
  • 杂文鉴赏
  • 名诗鉴赏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凡尔纳》原文|读后感|赏析

时间:2019-05-01 01:34:19
手机版

【作品提要】

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无意中从一条鲨鱼的肚子里得到了一个漂流瓶,瓶子里有三封用不同文字写成的求助信,由于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太长,三封信都已经残缺了,经过仔细辨认,格里那凡爵士等一行人认为信的大意是一艘轮船在南纬三十七度十一分处失事,船长及两名水手幸免于难,抛下漂流瓶等待救援。格里那凡爵士连忙将此事告知英国政府,希望政府派人出海去救援,但遭到拒绝。正在此时,失事轮船船长格兰特的一对儿女看到报纸上的启事,前来寻找格里那凡爵士。爵士夫妇被这一对姐弟打动,决定乘坐自己的私人游轮“邓肯号”前去寻找格兰特船长。由于对求助信的多次误读,他们先后横穿了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路上几次险遭不测,历经千难万险,最后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一行人胜利返回欧洲。

【作品选录】

(上卷)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

大家都对巴加内尔生动地讲述的故事表示十分赞赏,但各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地理学家获得了一般学术讨论的通常结果: 谁也没能说服谁。不过,有一点却是大家的一致看法: 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都绝不灰心丧气,既然现在无地方可住,那就只好忍耐一下,先在这棵大树上栖身。

大家谈着谈着,天色已晚。经过惊心动魄的这么一天,大家是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翁比”树上的鸟儿们已经停止了歌唱,藏在浓密的树叶间,美美地睡上了。

临睡之前,格里那凡爵士、小罗伯特和巴加内尔都爬到观察站上瞭望了一番,对那一片汪洋做最后一次观察。当时已是九点钟了。太阳正从西边地平线上的浓雾中沉落下去。水雾茫茫,水天相连;星辰也模糊不清,只能隐约地辨清方位。巴加内尔便趁此机会给小罗伯特讲起了天上的星座来,什么“南极十字架”啦,“人马星座”啦,“麦哲伦星团”啦……可惜,“猎户星座”尚未出来。

这时候,东边天空,乌云翻滚,那儿肯定已经是大雨如注了。乌云滚动得极快,不一会儿,便把半个天空给占据了。一切都在静止之中: 树叶没有颤动,水面没有涟漪,连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

“暴风雨要来了。”巴加内尔说道。

“你怕打雷吗?”格里那凡爵士问小罗伯特道。

“我不怕,爵士。”小罗伯特回答。

“那就好,一会儿就会电闪雷鸣了。”

“看这架势,这场暴风雨来头不小。”巴加内尔说道。

“我倒不是害怕暴风雨,只是大雨浇下来,我们都得给浇透了的。不管您怎么说,巴加内尔,反正人住在鸟窝里总不是个事。”格里那凡爵士对巴加内尔说。

“唉,请您豁达一点好不好呀!”巴加内尔讥讽地说。

“豁达了,就不被浇透了吗?”

“身子虽免不了被浇透,但豁达了,心里就暖洋洋的了。”

“行了,咱们下去吧,让我们的朋友们豁达一点,用斗篷把自己裹严实了!”

这时候,乌云把整个天空全都给覆盖住了;天空的乌云与水面上的雾气混在了一起;沉闷的声响从远处传来。

“下去吧,当心炸雷。”格里那凡爵士催促道。

三个人连忙下到下面,只见到处有微光在闪烁,那是无数的小光点发出来的,它们在水面上乱纷纷地游移着,跳动着……

“是不是磷光呀?”格里那凡爵士问道。

“不是,”巴加内尔回答道,“是磷虫,很像萤火虫。这是鲜活而廉价的金刚钻,布宜诺斯艾利斯有钱人家的女子用它们制成装饰品佩戴。”

“什么!昆虫能像火星子一样?”小罗伯特惊奇地问。

“是呀,我的孩子。”

小罗伯特伸手捉到一只会放光的虫子。巴加内尔说的没错。这是一种大土蜂,印第安人称之为“杜可杜可”。其翅前有两个斑点,光就是从那儿发出来的。其光度很强,可在黑夜利用它来看书。巴加内尔把它移近表蒙子,居然看见表针正指着夜晚十点。

格里那凡爵士来到少校和三个水手身边,告诉他们暴风雨即将来临,让他们做好准备。大家按照他的要求,把自己牢牢地绑在“吊床”上。暴风雨一来,大树必将摇来晃去,人会被甩得掉下去的。

大家互相道了晚安,怀着并不“安”的心情躺下睡了。

但是,暴风雨即将袭来,人人毕竟心中没底儿,总怕灾难降临,心总在怦怦地跳,连最坚强的人遇此情况也不例外。

第一声炸雷响时,将近十一点,大家还都没有入睡。那雷声还不是在近旁炸响的,而是从远处传过来的。格里那凡爵士便冒着危险,把头伸出枝叶外面,想看看外面的情况。

黑如锅底的夜空,被撕开了一个锯齿状的明亮的缺口,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水面也给撕裂开了。

“情况怎样,爵士?”巴加内尔问道。

“来势凶猛,这风暴小不了!”

“太好了!”巴加内尔兴奋不已地说,“既然躲不过,能看到一场大自然奇观也很不错嘛!”

“您少来点奇谈怪论,好吗?”少校顶了他一句。

“少校,这场暴风雨来势凶猛,无法躲过。既然如此,何不豁达一点,好好欣赏一番。我记不清在哪本书中看到过,一七九三年,就在这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一场大风暴竟落了三十七次雷,有一声雷鸣竟然长达五十五分钟!”

“手里拿着表数的?”少校问道。

“是呀……不过,这无关紧要,”巴加内尔接着又说,“诸位,科学家们都劝告人们雷雨天别躲在树下避雨,因为树比人高,更容易遭到雷击。我们的这棵‘翁比’树可是这片‘汪洋’中的最高点,我可以肯定,它会遭到雷击。”

“这倒还算一句正经话。”少校说。

“对呀,巴加内尔,别光说俏皮话。”格里那凡爵士说。

“啊!响雷了!”巴加内尔大声嚷道。

雷声滚滚,越来越响,一声紧似一声。按音乐术语来说,由低音转入中音,多声部的合唱就要开始了!闪电在空中跳跃,上下窜动,形成一片火海。

闪电形状各异,纵横交错,有的如珊瑚树一般在天空中扭转,有的则直落落地射向地面,不愧为一自然奇观。

天水之间,已经变成了电火的世界,而水中的倒影又将这电火扩大增长,使整个世界充满了火光,而“翁比”树就在这电火世界的中心伫立着。

树上的人们脸都被照亮了;一个个都默然无声地看着这骇人的景象: 格里那凡爵士坚强刚毅地不动声色;少校镇定自若地眯着眼睛;巴加内尔饶有兴味地观赏着,研究着;小罗伯特则惊恐地紧攥住树枝;当然,几位水手的面庞上显露的则是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神情。

雨终于下来了,宛如天上的瀑布决了口子,倾泻而下,在水面上击出无数的大水坑来……

电闪雷鸣,暴雨倾泻。突然间,一个大火球迅速地自天而降,轰的一声,在“翁比”树顶上炸开了。

一股浓烈的硫黄味在雨水中弥漫开来……

突然,只听见奥斯丁大喊一声:

“树上着火了!”

奥斯丁没有看错。“翁比”树的西边部分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只听见劈里啪啦的树枝的燃烧声响成一片。

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众人连忙向没有着火的一边逃去。他们一个个连滚带爬,手忙脚乱地攀到颤颤悠悠的树枝上。

劈里啪啦的燃烧声、上下蹿动的火蛇一般的火焰,不断往下掉落的烧断了的树枝,弄得大家无处藏身。树上再也没法待下去了。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不是烧死就是淹死。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选一种比较少悲惨点的死法吧。

“快跳水!”格里那凡爵士喊道。

威尔逊身上已经着火了,他第一个跳了下去。可是,大家立刻听见他在没命地呼喊:

“救命呀!救命呀!”奥斯丁连忙跑过去,一把把他又拉了上来。

“怎么了?”奥斯丁问他。

“鳄鱼!鳄鱼!”威尔逊胆战心惊地回答道。

借着火光,众人看到有一圈扁平脑袋、眼睛暴突、嘴巴很大、满身疙瘩的家伙围住了树干。

这下完了!必死无疑!不是被烧死就是被鳄鱼咬死!连平素十分镇定的少校也不禁低下了脑袋,哀叹一声:

“看来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不过,自然界的事物总是一物降一物的。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上有火,下有水,外加鳄鱼虎视眈眈,会有奇迹发生吗?

此刻,暴雨势头变弱,一股强大的旋风在水面上搅起了一团锥形的水雾,锥尖冲下,锥底冲上,卷起了冲天的水柱,以令人惊奇的速度移动着。

霎时间,那股水柱便一下扑向了“翁比”树,把大树团团围住,树被摇得东倒西歪的,格里那凡爵士还以为鳄鱼们快要把树给咬断了!

其实,大树在一瞬间已经被连根拔起,倒在了水中。

树上的人紧紧地抱住树干。

树下的鳄鱼已被水柱卷走了,只有一只爬到了树干上,张开血盆大口,向落难的人们爬了过来。穆拉迪眼疾手快,立即抓起一根烧断了的大树枝,猛地向鳄鱼腰间砸下去。鳄鱼的腰折了,滚落到水里去,可它那骇人的尾巴还在横扫着……

爵士一行人见鳄鱼已死,便立即向上风口爬去,紧抱住树干。这时,“翁比”树便带着一团火焰,在夜影中顺水漂流。火焰被大风吹得越来越旺,大树如同一条张着火帆的船在向前冲去。

(下卷)

第十五章 锦囊妙计

第二天,二月十七日,旭日东升,蒙加那木山苏醒了。四周山谷深处,晨雾弥漫。道波湖上,晨风吹起一道道涟漪。

格里那凡爵士等人已经醒来,走出了墓室,引起山下毛利人一阵疯狂咆哮。大家赶忙催问巴加内尔有何高招儿。

“朋友们,”巴加内尔说道,“我的办法有一大好处,即使万一不能成功,完全失败了,我们处境也不致变坏,何况我的计划必然会成功的。”

“您到底是怎么计划的嘛?”少校着急地追问道。

“是这样,毛利人的神禁让我们在此山中安然无恙。那么,我们再设法让他们相信,我们因亵渎了神山而遭到天谴,死于一场灾祸。这么一来,‘啃骨魔’就会撤围了。”

“有道理。”爵士说道。

“您想让我们怎么身遭惨祸呀?”海伦夫人追问道。

“像触犯天威的人,遭天火烧死一样,也让天火烧死!天火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只要把它释放出来就行了。”

“什么?你要让火山爆发?”约翰惊异地嚷道。

“对,借用地火,临时地来表演一下‘火山爆发’。我们可以控制火势,想让它喷就喷,不想让它喷就不喷。”

“真不愧是高招儿,巴加内尔。”少校称赞道。

“我们装着是被天火烧死了,其实,我们是藏到了卡拉特特的墓室里了……我们在墓室里躲上三四天,顶多五天,毛利人会认为我们已经死了。等他们撤围之后,我们再出去,那就平安无事了。”

“那要是他们上来验尸呢?”玛丽小姐疑惑地问道。

“那不可能的,亲爱的玛丽小姐。这山是神山,已被‘神禁’,天火已把犯禁的人烧死了,还有谁敢爬呀?”

“这办法很好,”爵士说道,“就怕他们老待在山下不撤走,那怎么办呀?这儿粮食毕竟有限。不过,我这也是多虑,他们不会不相信我们已经被烧死了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那什么时候进行呢?”海伦夫人问道。

“今晚就动手,”巴加内尔回答说,“趁黑夜深沉的时候。”

“巴加内尔,您真了不起,我一向不盲目乐观,可这一次我却坚信这办法一定能成功,”少校支持道,“那帮混蛋,我们来给他们表演一幕奇迹。让他们去迷信吧,活该!谁叫他们不信奉基督教的!我们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请上帝宽恕我们。”

巴加内尔的计划一致通过了。现在就是如何实行的问题了。主意确实不错,但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会不会出现危险?能控制得住岩浆和火焰吗?火一旦喷出,会不会使整座山烧起来?人能抵抗住这大自然的力量吗?凡此种种,大家心存疑虑。

其实,这些问题都曾萦绕在巴加内尔的脑海里,他也迟疑踌躇过,但他最后坚信,只要多加小心,不要做得过火,能达到骗住毛利人就适可而止,那还是可以办到的。

大家焦急地在等待着夜的到来,真可谓是“望眼欲穿”,一个个都在焦急地计算着时间。出逃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吃的东西被分成三份,用包袱包好。武器弹药也全都准备停当。

傍晚六点,奥比内为大伙儿准备好了一顿实实在在的晚餐。是呀,大家必须吃饱喝足,深山之中,还不知下一顿在哪儿“埋锅做饭”呢!晚餐还备有一道新西兰特色菜,名为“蒸田鼠”,是威尔逊捉到的田鼠,交由奥比内烹制的,味道极佳。

日暮黄昏,太阳隐去。乌云翻滚,看来暴风雨将至。天边,有电光闪烁;云里,有雷声闷响。

巴加内尔欣喜若狂,真是天遂人愿。毛利人的迷信认为,雷鸣是大神努依·阿头在怒吼;闪电是大神在怒目而视;雷电交加则是火神要惩治犯禁的人。

已是晚上八点。蒙加那木山尖已经隐没在阴沉沉的黑暗之中。此刻正是动手的时候,毛利人看不见逃亡者们的身影。

说干就干!格里那凡爵士等男士们一齐动手干了起来。

喷火选在离墓室三十步远处。这么做是有所考虑的,决不能离墓室太近,墓室烧起来的话,整座山也就解除了“神禁”了。

于是,众人在墓室外拔出几根大木桩作为杠杆,作撬起大石块之用。大家来到选定的地点,岩石被撬动了,然后,又为这块大岩石挖出一条浅沟,让它可以顺沟滚到山下去。地面似乎在颤动,而且越颤越厉害。喷薄欲出的热气声响已可听见。

这时,地火的蹿动声和热气的嗤嗤声已清晰可辨。逃亡者们在继续不慌不忙地撬动着。突然间,好几股热气冲天而出,声响巨大。最后时刻已到,大家铆足了劲儿,全力猛地一撬,大岩石终于顺着浅沟往下滚去,发出巨大的轰声。

倏忽间,那层薄薄的地壳迸裂开来,一股炽热的气柱冲向云霄。紧接着涌出的沸泉水和红红的岩浆向山下哗哗地流去,向毛利人的营地冲了过去。

山在颤抖,像是要向一座无底深渊陷落而去似的。逃亡者们赶忙躲进墓室。几滴热水珠溅到他们身上,烫得灼人,得有九十度以上。这股沸水,不一会儿便充满了浓浓的硫黄气味。

一看那山坡,泥土、熔岩、碎石混成一团炽热的岩流,滚滚而下,如同一条火龙在往山下飞去。山坳中,山谷里,一片通红。

只听见毛利人营地里,鬼哭狼嚎,乱成一片,四散奔逃。人人心惊胆战,慌不择路。胆子稍为大一点的毛利人,边跑边扭头往后看,看着那骇人的“大自然”景象,看着那张开大嘴的火山,看着他们毛利人的大神在大发神威,狂暴地在把那些亵渎神山的逃亡者给吞噬掉。

当火焰喷射时的突突声微弱了点的时候,躲在墓室里的格里那凡爵士他们能够听到毛利人在边逃边发出咒语:

“神禁!神禁!”

此刻,岩浆、石块和热气在继续往外喷发,似乎地下的所有热能全都涌到了这个缺口处了。

炽热在烧灼着一切。老鼠都忍受不住了,纷纷钻出洞来,四散奔逃。

狂风呼啸,暴雨如注,山在喷火,真是十分壮观。

俘虏们躲在栅栏后面注意地观察着,望着那火势,不见有减小的势头。

天亮了。火山仍在怒吼着。大股的浓浓的淡黄色蒸汽与火焰混杂在一起,岩浆在奔向山谷。

格里那凡爵士眼看着这一切,心中不免有点焦急。

土著人已经逃到周围的高地上去了。山下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尸体。山寨边上,有二十来座棚屋被化为了灰烬,仍在冒着烟。

面对眼前的景象,大部分毛利人非常地惊慌,天神的大怒令他们面对神山不敢造次。这时候,“啃骨魔”出现了,格里那凡爵士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他。他张开双臂,对着山顶坟墓念念有词,同时还在做些鬼脸,意在再次对这座神山进行“神禁”。

随后,毛利人便排成一行行的,沿着下山的小径回到寨子中去。格里那凡爵士一见,立即兴奋地告诉同伴们说:

“他们撤走了,回寨子里去了!谢天谢地!计划成功了!亲爱的海伦!亲爱的同伴们!咱们成功了!咱们也算是死过一回,现在复活了!快离开这个鬼地方吧!”

众人闻言,喜不自胜。逃过这难逃的一劫,让人怎能不高兴呢?少校和巴加内尔在谩骂毛利人的可恶,在嘲笑他们的愚蠢。

不过,要逃出这座神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得在这墓室之中躲上一天。正好,也可以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好好地商议一下逃跑的计划。巴加内尔又拿出他那张怎么也不肯丢弃的地图,在图上寻找最佳的逃跑路线。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往东边巴伦特湾逃。途中将经过一些荒无人烟的地带,路虽不熟,但却不会遇上毛利人,这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另外,到了东海岸,就有传教站,而且,北岛的那一带至今尚未遭受过战火的蹂躏,毛利人也不会到那儿去骚扰的。

前去巴伦特湾,约行一百英里,按每天走十英里算,得走十天。好在大家现在已经习惯于奔波,不怕走路了,再说,一到传教站,就可以好好地歇息一番,再寻找机会前往他们矢志不移的目的地——奥克兰。

为了安全起见,决定逃走路线之后,大家便密切注视着毛利人的一举一动。可山下已不见一个毛利人了。当夜色浓重时,原先点着旺旺的篝火处,也寂然一片,没有火光,没有人声。看来,逃跑的路敞开来了。

九点钟时,格里那凡爵士下令出发。大家背上早已准备好的行装,拿上枪支。约翰和威尔逊打头,注意观察。大家一路小心,尽量不弄出声响来。

走到离山顶二百英尺处,约翰和威尔逊便走到土著人先前派了流动哨把守的那最危险的山脊了。大家加倍地提高了警惕,生怕毛利人多一个心眼儿,在此设伏,那就糟了。这段山脊得走上十分钟,这是生死攸关的十分钟。海伦夫人不由自主地紧攥着丈夫的胳膊,后者的心也在怦怦直跳。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没人想到退回去。突然,不知谁一不小心,踩掉下一块石头。石头滚落下去的声音在夜空中响得更加地瘆人。大家立刻止步,屏声敛息,但却并没有听到枪声,没有任何动静,整座山一片死寂。

还剩二十五英尺要走了。然后便出现一片树林,可借以遮挡,行路就更加安全些了。

这道山脊终于闯过来了,但与此同时,也就出了“神禁”的范围,危险也就相应地加大,没准儿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些毛利人,举刀冲上前来,切莫掉以轻心。

一行人又走了十分钟,向着那片树林潜去。夜色浓重,二百英尺外已无法看清。突然,约翰像是听到了点什么动静,连忙向后退了几步,示意后面的人停止前进。空气立即又紧张了起来。

静听一会儿,并未发现异常。约翰又继续在往前走。片刻之后,一行人便钻进了树林。树林很矮,大家全都弓着身子在走。

(陈筱卿译)

【赏析】

作品对海上航行的惊心动魄,对南美大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对澳大利亚的殖民地风貌,对新西兰土著的奇特风俗等都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虽然写的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但是凡尔纳绝对不是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而是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当时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即使是幻想小说,读来也会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凡尔纳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安排颇具匠心。他的小说常常会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这部小说中,就有大量地理学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对于一部通俗小说来说,这样做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这很有可能会使小说带有说教色彩。但是他专门在小说中安排了一位出色的地理学家,使这些地理知识能合情合理地出现在小说中各处,而丝毫没有枯燥或者突兀的感觉。从内容来看,这只是一个借寻人为名的普通的历险故事。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三封用不同文字写的求助信,而且每一封都是残缺不全的,通过对这三封信的互相对照,前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读,尤其是最关键的轮船失事地点,在每次解读中都大相径庭,因此也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历险故事,大大增加了情节的悬念和曲折度。

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这决不是浪得虚名,他的小说总是充满了奇特的想象,让人不得不钦佩他惊人的想象能力。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部作品中,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情节。在小说的第一卷中,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在穿越安第斯山脉的时候突然遇到大地震,“无数圆锥形山顶被拦腰斩断,尖尖的山峰摇摆着陷落下去,不见了踪影,好像山脚下的地面忽然张开了大口似的。整个的一座大山宽有数里地,在移动,在向平原方向滑过去”。在这次大地震中,格兰特船长年幼的儿子小罗伯特失踪了,众人焦急地找他而遍觅不见。正当大家都要绝望、放弃的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只兀鹰,这种鹰目光非常锐利,能辨别地上最微小的东西。它发现了小罗伯特并把他抓到了空中,被当地的一个土著人举枪射落,而小罗伯特经历了地震又从高空坠落竟然毫发无伤。同样的,在这一卷的最后,大家在穿越阿根廷平原的时候,突遇洪水。众人只得爬上一棵大树暂时躲避,然而“祸不单行”,晚上平原上又下起了雷雨。闪电击中了他们借以栖身的树,大树一下子烧了起来,众人刚想跳水逃生,却发现水中有鳄鱼。正在大家不知所措、左右为难的时候,水面上突然刮起了龙卷风,把大树连根拔起,众人抓着树身,跟着大树顺流而下,结果又一次化险为夷。在下卷中,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成了新西兰土著的俘虏,险些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后来因闯入了被“神禁”的山,才获得暂时的安全。为了让土著人相信他们已经因为触犯了神威而被处死,他们设计了一场“天灾”,故意把地壳砸开一个口子,引起火山喷发,最后终于逃出了土著人的控制。凡尔纳在描写这些灾难场面的时候,极尽渲染之能事,无论是地震、洪水、火山喷发还是海上风暴,都写得非常细致,甚至连声音和颜色都做了描述。在他的笔下,这些场面不仅气势恢弘,而且悬念丛生,所以即使事件听起来都有些离奇,但却令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不仅想象丰富、情节巧妙,而且塑造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伦夫人温柔善良、格里那凡爵士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小罗伯特聪明机智、孟格尔忠诚仁厚、艾尔通阴险狡猾……而这部小说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无疑应该是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了。这位地理学家学识渊博,但却生性迷糊,最初他因为糊里糊涂上错了船,所以不得不跟格里那凡爵士等人一起踏上了历险之旅,后来却成了众人的好伙伴。一路上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众人的向导,世界上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大家历经好几次险境都能化险为夷全都是托了他的福。但是他的迷糊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说想学习西班牙语,却误学了葡萄牙语,而自己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还怪别人听不懂他的话。他性格随和,风趣幽默,是大家的开心果,一路上经历的艰难坎坷,因为有了他的陪伴,似乎也显得轻松了许多。当然,这部小说也存在人物性格简单化、形象不够丰满等问题,因此没有让人觉得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是以情节取胜的作品。

小说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有一定的反映。当时的欧洲人热衷于开拓海外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亚就吸引了无数的淘金者,格兰特船长就是因为想要为苏格兰寻找一块合适的殖民地而出海的。当时的英国是殖民大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海外殖民地,英国人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在澳大利亚碰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土著,他在英国受过教育,特别喜欢地理课,巴加内尔就想考考他,结果他的答案令巴加内尔哭笑不得。在这个孩子学习的英国的地理书上,大洋洲、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全都属于英国,甚至连月球将来也要属于英国。小说中还反映了殖民地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以及殖民者和当地土著之间的冲突等,隐隐流露出作者对殖民主义的不满。更为难得的是,小说中还蕴涵了凡尔纳自己的思考,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掘金人发了财,必然有成百上千的掘金人在贫穷与绝望中死去。”“最好的地方,并不是出金子的地方,而是产铁的地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穷苦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谴责。小说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的欧洲人想要探索新世界的决心以及一种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格里那凡爵士等人历经艰难险阻,却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坚毅的品格也是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的。

这部作品秉承了凡尔纳小说的一贯特点,情节离奇曲折,语言风趣幽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勇敢和友爱,正如1884年教皇接见凡尔纳时所说的那样:“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给青少年朋友的好书。

(杨海燕)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世界文学 > 小说鉴赏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上一篇:《查第格·伏尔泰》原文|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原文|读后感|赏析

猜你喜欢
  • 佐藤荣作
  • 《海浪的孩子 [非洲]佚名》读后感
  • 班达拉奈克
  • 水浒传《插翅虎枷打白秀英》解读
  • 汤永宽译 赵海舜《乞力马扎罗的雪》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休斯,理查德》作家人物简介
  • 英国《《等待戈多》》作家与作品鉴赏
  • 《大自然·马洛》读后感|赏析
  • 鲁道夫一世
  • 《美国文学·杰姆斯·赖特·赖特诗选》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 《罗雷莱 [德国]布伦塔诺》读后感
  • 《晚 [美国]杜丽特尔》读后感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的诗集介绍,人物资料简介
  • 英国《《复乐园》》作家与作品鉴赏
  • 〔伊朗〕哈菲兹《不要问我……》爱情诗赏析
  • 写作与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南非]纳·戈迪默
  • 英国《《怪诞模仿》》作家与作品鉴赏
  • 《十日谈·卜伽丘》原文|读后感|赏析
  • 英国《《权力与荣耀》》作家与作品鉴赏
  • 《黄昏的和声 [法国]波德莱尔》读后感
随机推荐
  • 王仲年译 林子《麦琪的礼物》短篇小...
  • 《一幅画·格拉宁》原文|读后感|赏析
  • 《一千英亩·斯迈利》原文|读后感|赏析
  • 《一位女士的画像·詹姆斯》原文|读...
  • 《一九八四·奥威尔》原文|读后感|赏析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原...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原文...
  •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梅列日科夫斯...
  • 《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原文|读...
  •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缪塞》原文|读...
文章荟萃
  • 王仲年译 林子《麦琪的礼物》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孙志新译 柯象中《魔法》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水夫译 吴嘉祐《驿站长》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冯植生译 冯植生《饱餐一顿》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赵少侯译 后慧敏《项链》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江南译 焦平《隧道》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王振孙译 全小虎《陪衬人》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任元华译 石琴娥《遗产》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高中甫译 顾群《过路人,你到斯巴……》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 程文译 吕绍宗《跟儿子会面》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精选专题
  • 李煜诗词意象
  • 毛泽东诗词赏析
  • 苏轼诗集鉴赏
  • 爱国诗词集鉴赏
  •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
  • 小说鉴赏
  • 世界诗歌
  • 世界散文
  • 著名诗人
  • 外国名诗
  • 爱情诗
  • 世界名著
  • 中外经典
  • 影视赏析
  • 国外名人
  • 朱自清散文集
  • 约翰·但恩
  •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 普希金
  • 尼采
  • 安徒生童话
  • 歌剧鉴赏
  • 水浒传

诗人大全

李白 苏轼 白居易 陆游 王安石 杜甫 孟浩然 韦应物 范仲淹 孟郊 温庭筠 辛弃疾 杜审言 王勃 崔颢 王维 刘长卿 钱起 刘禹锡 元稹 杜牧 许浑 李商隐 林逋 王禹偁 晏殊 梅尧臣 欧阳修 黄庭坚 宋之问 王翰 王之涣 李清照 纳兰性德 陶渊明 李煜 韩愈 柳宗元 柳永 曹操 屈原 李贺 岑参 王昌龄 曹植 杨万里 秦观 晏几道 韦庄 周邦彦 虞世南 贾岛 颜真卿 李隆基 骆宾王 刘戬 李约 张继 岳飞 朱熹 唐寅 罗隐 高适 张九龄 马致远 陈子昂 胡曾 周昙 牟融 曹雪芹 范成大 贺铸 姜夔 卢纶 郑板桥 杜荀鹤 吴文英 龚自珍 周敦颐 姚合 贺知章 于谦 毛泽东 陆九渊 杜秋娘 杨慎 袁枚 祖咏 赵师秀 叶绍翁 王淇 张若虚 李颀 卢照邻 李瞡 蒋捷 李之仪 宋祁 冯延巳 陈与义 陈亮 张孝祥 张元干 刘过 晁补之 臧克家 金昌绪 刘方平 贾至 李益 张籍 张仲素 戴望舒 郭沫若 朱湘 席慕蓉 徐志摩 卞之琳 艾青 杨唤 刘大白 洛夫 冰心 冯雪峰 叶芝 纪弦 顾城 歌德 雷抒雁 普希金 陆龟蒙 韩偓 曾巩 晁端友 汪元量 陈沆 顾况 史达祖 袁去华 李端 司空曙 刘克庄 刘辰翁 蔡伸 元结 常建 谢灵运 文天祥 元好问 朱庆余 丘为 赵以夫 赵令畤 王建 汪曾祺 莫泊桑 冯唐 赵孟頫 王冕 苏彦文 刘希夷 贯云石 周文质 郑光祖 卓文君 徐再思 周德清 卢挚 刘时中 曹松 萧衍 张谓 程垓 曹冠 晁冲之 张耒 周紫芝 李曾伯 赵鼎 高观国 吴潜 张炎 戴复古 沈期 卢仝 叶梦得 刘仙伦 张旭 陈人杰 王沂孙 韩元吉 张先 林庚 严蕊 朱淑真 李涉 刘伶 姚燧 王实甫 司马光 班固 赵佶 黄巢 何逊 泰戈尔 郁达夫 王蒙 哈代 石川啄木 聂绀弩 柳亚子 沈从文 周作人 吴向东 林徽因 余秋雨 朔梅 许地山 白玮 老舍 朱正芳 刘绪贻 熊召政 王政佳 安庆恩 吴淮生 南怀瑾 傅斯年 梁漱溟 郑振铎 钱钟书 高启 陈师道 陈维崧 朱庆馀 张祜 张恨水 苏曼殊 莎士比亚

关于我们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诗词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诗词之美,止于臻美。品诗文网旨在弘扬中华名族的诗词文化,传承我中华文明。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网站动态
提供 全唐诗库,全宋词库,诗词意象,诗集大全,诗词名句,辞章典故,诗人大全
CopyRight © 2016 品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4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