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赏析、作者表达思想情感鉴赏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5-12 20:56:11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①》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②?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③。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④。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⑤。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⑥,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⑦。万事从教⑧,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⑨。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释

①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或1191),时稼轩赋闲带湖。和东坡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唱和。

②“倘来”二句: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轩冕,代指功名。

③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这里指风月不出,不让人欣赏。

④“药笼”三句:志在建立功业,不想出身微贱,致使白发无成。药笼功名:功名在药笼中。《旧唐书·元行冲传》载,元行冲对狄仁杰说:治理国家,必须储备各种人才,犹如治病需要各种药物,我愿作药物中的最后一味。狄仁杰笑曰:“君正在吾药笼中,何可一日无也。”辛词借用狄语,谓生平志在建功立业。酒垆身世:《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置酒舍,令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闭门不出。”本意指出身低微,这里可能主要指自己系北人南来,在朝廷中遭人猜忌。蒙头雪:满头白发。

⑤人物三杰:三个杰出的人物。汉高祖曾称张良、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后世因称“三杰”。此处“三杰”即指“三友”,但具体指谁,不详。

⑥孤标:孤傲的风采品格。

⑦明灭:时隐时现。

⑧从教:任从,听任。

⑨冲冠发:即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

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古人不明白它的运行轨迹,把凌晨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叫启明星,把傍晚出现在西方的金星叫长庚星,其实两者是一颗星。

赏析

在词史上,“苏辛”并称,这种并称一是指他们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一是因为他们的风格都是创变的,而不是传统的酒筵歌会上的婉约之词。一般的文学史习惯于称他们为“豪放派”的代表。但实际上,“豪放”只是一种大略的风格特色的指称,具体到不同的作家,尤其是一流的作家,其个人特色一定是非常显著的。苏轼和辛弃疾就是这样。其不同之处,简言之,“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辛弃疾这首词是对苏轼词的次韵。次韵指每一个韵脚都与原唱用字和次序相同。次韵词可以与原唱内容相关,也可无关。辛弃疾次韵之作,在抒发政治失意的感慨上,与原唱有相似之处;风格上都不是传统词的婉约特色,而有豪迈之气,这点也一望而知;但辛弃疾并不是对苏轼亦步亦趋的摹仿,而是在同样的豪放之中显著体现着他的个人特色。

在苏轼的词中,以广阔的历史时空构成作者冥想的空间,又在这特定的赤壁之地以年少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政治失意的自己形成对照,最后以老庄思想加以解脱,看似消极,而在困境中的自我解脱正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超逸放旷。辛弃疾却更体现了一个悲情英雄的执着,这种执着与苏轼的解脱同样可贵,因为苏轼为我们提供的是面对个人的困境时的解脱之法,辛弃疾却是执着于民族大业。

在上阙中,作者一再说到“轩冕”、“功名”,似乎是为自己个人的仕途失意、功业未成而沮丧,但在当时特定的时代中,这“轩冕”、“功名”都联系着收复中原的民族大业,所以具有感沛人心的力量。下片“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强调的是梅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这里的梅花则与黄菊意象一起,强调了坚持奋斗、坚持理想的执着和前仆后继。“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这“孤鸿”就像苏轼笔下“缥缈孤鸿影”的形象一样,表示着作者的孤独;而辛弃疾的孤独还是与收复大业联系在一起,因为“西望”、“西北望”在辛弃疾的笔下往往指代着收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从梅花的“孤标”到明灭的“孤鸿”,作者的心头交织着坚持与独自坚持的孤独。这孤独进而使他发出难以抑制的悲愤之声:“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冲冠发”用的是蔺相如的典故,指他“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借指作者要抗金的一腔豪情。“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找不到知己与同道,只有残月孤星的夜色陪伴着自己。苏轼的原唱与辛弃疾的次韵词,都以“月”结束全篇,苏轼在“一尊还酹江月”之中,用理性的哲人之思使自己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而引起的澎湃心潮获得了平静,辛弃疾的“长庚应伴残月”却充满了英雄无路的悲哀,不过这悲哀并不使人低沉绝望,因为作者用梅花争发和怒发冲冠的形象早已表明了自己,他的悲慨之中有着倔强的风骨。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辛弃疾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