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婚姻研究报告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1-03-25 11:05:03

泰戈尔的婚姻研究报告

董友忱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āth Tagore,1861.5.7~1941.8.7),是近现代南亚孟加拉语的伟大人、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生在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一个“比拉利”(孟加拉语的意思为“不洁净的”)婆罗门家庭。

泰戈尔的婚姻观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婚姻观,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对封建式的包办婚姻,反对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童婚,反对带有买卖性质的陈旧的妆奁陋习,反对印度教社会中一度流行的赞美寡妇守节和焚身殉夫的恶习,反对脱离家庭的禁欲主义,反对把为社会服务同享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对立起来。他赞美和向往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式的婚姻,主张寡妇可以自由改嫁。

罗宾德拉纳特的婚姻观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莫哈玛娅》是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在这部作品中他以欣赏赞美的文笔描写了少女莫哈玛娅中午与自己的情人幽会的场面。不料,这种幸福的幽会却被莫哈玛娅的哥哥撞见了。恼羞成怒的哥哥当晚就逼迫莫哈玛娅嫁给了一个垂死的老婆罗门。随后又把她捆绑在焚烧老婆罗门尸体的柴垛上,让她焚身殉夫。突然天降大雨。火焰被瓢泼般的雨水熄灭。莫哈玛娅得救了,但是她那俊美的容颜被烧毁了。莫哈玛娅来到自己心上人的住处,向他提出了结合的条件:她要求她的爱人承诺,永远不能瞧看她的脸。两个有情人逃往外地结合了。从此莫哈玛娅脸上一直蒙着面纱。这层薄薄的面纱仿佛就像一堵墙,把两颗心隔开了。在一个皎洁的月夜,她的爱人乘莫哈玛娅熟睡之际,悄悄地来到她的床前,揭开了她的面纱,看到了妻子那张被烧伤的脸。这时莫哈玛娅被惊醒了。她站起身来,重新蒙上面纱,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包办婚姻和寡妇焚身殉夫恶习毁灭人性的本质,热情地赞美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婚姻。

《笔记本》是泰戈尔创作的又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乌玛,是个喜欢学习的小姑娘,可是她刚9岁时就出嫁了。出嫁时也带走了她哥哥送给她的一个笔记本。她在想家的时候就打开笔记本写一点儿自己的感想。乌玛秘密学习的事,被发现了。粗暴的丈夫命令她交出笔记本,从此剥夺了她学习的权利。泰戈尔通过这篇小说,无情地鞭笞了童婚制度对儿童心灵所造成的伤害。

《河边台阶的诉说》这个短篇小说,以河边台阶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包办婚姻所酿成的悲剧。库苏姆很小的时候就结婚了,婚后和丈夫在一起只生活了一两天,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到她的丈夫。她从一封信中得知,她的丈夫死了,她当时才只有8岁。她又回到位于恒河岸边的家乡。一晃10年过去了。如今她已经18岁了,出落为一个俊美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姑娘。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年轻英俊的苦行者。库苏姆认出来了,他就是自己的丈夫。因此,她心里又燃起了重新生活的希望之火。一天黄昏,她向苦行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曲,可是却被苦行者拒绝了。库苏姆绝望了,于是她慢慢地走进恒河的怀抱。通过这个凄惨的故事,作者愤怒地控诉了包办式的童婚和禁欲主义。正是这两种恶习毁灭了库苏姆年轻的生命。

《新郎与新娘》是泰戈尔创作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青年形象。父亲让朱克多·绍诺特库马尔与一个婆罗门富翁的女儿结婚,被他拒绝了。父亲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尽管在婚姻问题上这位青年经历了周折坎坷,最终也没有结婚,但他并不后悔。

短篇小说《偷来的宝物》是一篇最能体现泰戈尔婚姻观的作品。这篇优秀作品,十分生动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我”与苏耐特拉真心相爱而结成眷属后21年来的幸福生活,赞美了他们那种甜蜜的自由恋爱婚姻。现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7岁了,并且也像苏耐特拉当年爱“我”一样,深深地爱着赛林。可是赛林与奥鲁娜的生辰八字不合,所以苏耐特拉坚决反对他们结合。这时候“我”向妻子披露了21年前的一个秘密:本来“我”与苏耐特拉的生辰八字是不合的。当时苏耐特拉的母亲看到他们俩真心相爱,不忍心拆散他们,于是她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预先偷偷地告诉了“我”,并且让“我”对照她女儿的生辰八字,改动自己的生辰八字。这样,他们就幸福地结合了。“我”对苏耐特拉说:“你的女儿爱恋赛林,只要了解这一点就足够了。其他一切都不必过问啦。”听了丈夫的述说,苏耐特拉消除了顾虑,开始接纳赛林了。通过小说主人公“我”的亲身感受,泰戈尔由衷地赞美纯真的爱情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泰戈尔不仅在小说中,而且在一些戏剧和散文中也表达了他对恋爱婚姻的观点。剧本《独身者协会》清楚地表明了罗宾德拉纳特的婚姻观:赞美自由恋爱的婚姻,反对独身主义,反对把为社会服务与恋爱结婚对立起来。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旅欧书扎》中也以赞美的文笔,向朋友描述了他曾经住过的卡先生家长子与其情人自由恋爱的情景。他写道:“卡大公子白天在办公室,傍晚才回家,难得见上他一面。他和伊小姐双双坠入爱河,两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星期日一起在教堂做两次礼拜。卡大公子下午一有空就去恋人家喝茶,星期五必定在她家用晚餐。两位情人在一起是何等快活,再也不愿和家人一道消遣。”从这种赞美羡慕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正是年轻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婚姻。

总之,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婚姻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毫无疑问是属于现代的、进步的。他既反对由父母包办的封建式的买卖婚姻,反对童婚和那种要求女方家长付给男方巨额财礼和嫁妆的陈腐妆奁习俗,又反对带有迷信色彩的以生辰八字决定婚姻大事的愚蠢做法,反对独身主义。他所向往的婚姻,无疑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婚姻。

泰戈尔的实际婚姻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自己的实际婚姻却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在泰戈尔家族这个大家庭里,诗人的父亲是主宰一切的,特别是儿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由他来做主的。因此,年轻诗人的婚姻不可能是自由恋爱式的婚姻,而只能是由父亲做主。他给小儿子划定的择偶范围是婆罗门种姓。最后在现在孟加拉国库尔纳县南小区福尔窦拉村的拉伊乔杜里家里物色到了对象。

相看过女方之后,就定下了结婚的日期。年轻的诗人亲笔给自己的要好朋友普里耶那特·森写了一封请柬,在这封请柬中表达了一种充满嘲笑的调侃心境。在这封请柬的顶端是旭日东升的一幅画,旁边是铅印的莫图舒顿·德多(Madhusudan Datta,1824~1873)那首著名的诗《自我哀伤》中的一行诗句“啊,在理想的骗局中我忘记了得到过什么”。在这行诗的旁边是罗宾德拉纳特的手书:“不是我的格言。”请柬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先生:

在阿格拉哈扬月24日,即下个星期日那个吉日良辰,将为我的亲密朋友——尊敬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举行幸福的婚礼。为此您能于上述之日的晚上光临焦拉桑科的代本德拉纳特·泰戈尔府邸的第6号楼观赏婚礼,将会使我和我的亲属十分感激。

此致

敬礼!

忠诚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从这封请柬的内容看,仿佛不是罗宾德拉纳特自己结婚,而是他的“亲密朋友——尊敬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结婚。看起来,这似乎是很滑稽的事情,其实,这正反映了年轻诗人当时的心境,反映了他对自己这桩婚事的不满,也是他发泄自己内心愤怒的一种特殊形式。让他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与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容貌并不美丽的9岁小女孩结婚,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因此,诗人的内心是苦涩的,可是他又不能公开表示反对。于是他就采取了这样一种很滑稽的发泄内心愤怒的形式。

他的这种不满情绪在结婚的仪式上也显露出来。在新房里举行往盘碗里装米豆仪式的时候,罗宾德拉纳特恶作剧般地将所有陶盘陶碗都反扣过来。

他的小婶子特里普拉荪多丽问他道:“罗比,你这是在干什么?这就是你做的装米豆仪式?你为什么把这些陶碗都翻扣过来呢?”

罗宾德拉纳特回答说:“婶子,你不知道,一切都被颠倒过来了,因此,我也把这些陶碗反扣过来。”诗人在婚礼上演出了一场恶作剧:他违反传统习惯,没有认真地履行婚礼仪式上的程序,而是将所有碗盘全部反扣过来了。通过这种反常的举动,他向人们暗示,现在强加给他的这桩婚事是反常的,因此他才说,“一切都被颠倒过来了”。可见,他的内心里是不满的,所以就用这种恶作剧式的行动来发泄自己内心里的郁闷。

当时孟加拉社会的早婚风俗是很盛行的。这种早婚通常是女方年纪小,而男方的年纪并不小。这一方面与处于热带的印度女孩子成熟得比较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印度教社会的高额的陪嫁费有关。因为姑娘的年龄越大,男方索要的陪嫁费就越高。因此,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尽早地将女儿嫁出去。如果说,以前中国的婚姻是男方家长出高价买媳妇,那么,印度的婚姻就是女方家长出巨资买女婿。女儿嫁不出去,其父母在人们面前就会抬不起头来,所以,父母都希望早点儿为女儿完婚。这就是印度教社会早婚盛行的社会根源。

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即便具有进步婚姻观的泰戈尔,也是无能为力的。泰戈尔家族属于“不洁净的”婆罗门种姓,为儿女寻找对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诗人的父亲也必须早早为儿女张罗婚事。所以泰戈尔家族的女孩子们几乎都是早婚,例如,诗人的二姐苏库玛丽11岁结婚,诗人的四姐绍尔诺库玛丽也是11岁结婚。罗宾德拉纳特的几个嫂子几乎都是在很小的年龄进入这个大家庭的。例如,诗人的二嫂甘丹侬蒂妮7岁结婚,他的五嫂迦窦姆波丽9岁结婚。

年轻英俊的罗宾德拉纳特与婆波达丽妮于1883年12月9日举行了结婚仪式。小姑娘是1874年3月1日出生的,当时还不满10岁(9岁零10个多月),比自己丈夫小13岁。结婚前她的名字是婆波达丽妮,在娘家大家都叫她“波多”(意思是“莲花”)。“穆里纳莉妮”是婚后丈夫给她起的新名字,孟加拉语的意思是“莲花”。

恩爱夫妻

诗人的堂嫂绍乌达米妮(?~1911)是穆里纳莉妮的堂姐。绍乌达米妮是诗人三叔吉林德拉纳特的四子古嫩德拉纳特(1847~1881)之妻。这样,诗人和穆里纳莉妮既是夫妻,又是亲戚关系。因此,尽管诗人心里对这桩婚事不悦,但是罗宾德拉纳特还是把穆里纳莉妮当做小妹妹一样看待。

诗人的父亲也意识到了,小儿媳妇毕竟还是个孩子,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了,也不懂英语,于是他们结婚两个月后,他就从外地写信来,吩咐小儿子把新媳妇送到一个学校去学习英语。穆里纳莉妮非常聪明,学习又非常刻苦。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她基本上掌握了英语和梵语,她的母语——孟加拉语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还学会了弹钢琴和演戏。她非常喜欢读书。

穆里纳莉妮并不是美女,但是她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性格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她朴实、善良、合群,极富同情心,而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这个大家庭的同辈姑娘媳妇中,她的年龄最小,可是她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她商量;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向她倾诉。她为别人的不幸而痛苦,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她不喜欢打扮自己,可是她喜欢打扮别人。关心和帮助别人——已成为她的自觉行动。因此,她不久就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

诗人逐渐接纳了自己的妻子。1886年10月25日,诗人的大女儿玛图丽洛达出世了,乳名“贝拉”。1888年11月27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罗廷降生。

后来,罗宾德拉纳特第二次前往英国。他在途中很惦记妻子、儿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星期日的白天黑夜,我觉得我的灵魂已经离开肉体,飞到了焦拉桑科。你躺在一张大床的一侧,在你的身边是贝莉娃。我轻轻地抚摩着你说,小媳妇,记住,在今天——星期日的夜里,我离开肉体来与你会面了。我从英国回来后我将会问你是否看见了我!……当我生病的时候,你们会惦记我吗?我那颗沉重的心急于想回到你们的身边。今天我只是觉得已经没有像家那样的地方了——这一次回家后我再也不去任何地方了。”(泰戈尔的《书信集》第1卷,第1封信,第2页)。这封信表明,年轻的诗人对妻子儿女是何等的眷恋啊!

罗宾德拉纳特对妻子是很尊重的。他在致朋友普里耶纳特·森的信中写道:“你写信请我去加尔各答——我也早就想去,但是由于害怕瘟疫女主人不让我去。在我们焦拉桑科的家里有两个清洁工已经得了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借口说有什么紧急工作,我也根本没有希望能够请下假来。尽管努力了,最后也只好罢休。”(《书信集》第1卷,第8封信,第141页)

后来,穆里纳莉妮又生了三个孩子:二女儿蕾怒卡、小女儿米拉、小儿子绍明德拉纳特。1902年3月间,诗人将一家人带到山蒂尼克侗,安顿下来。穆里纳莉妮全力支持丈夫的办学事业,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困难,穆里纳莉妮将自己的所有金银首饰都交给丈夫变卖了,并且承担起照顾学生们饮食的义务。然而,灾难突然降临了,这一年的6月间,穆里纳莉妮病倒了。在妻子患病的两个月期间,罗宾德拉纳特昼夜守候在妻子的身边,轻轻地为她扇扇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她。1902年11月23日,穆里纳莉妮在焦拉桑科病逝,享年只有28岁。

妻子逝世后,诗人写了27首短诗,缅怀自己的妻子。后来这些诗以《怀念集》为书名出版了。《怀念集》以及其他怀念妻子的诗歌,既表达了诗人的悲痛和哀伤,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爱恋和思念。他在一首诗里满怀深情地这样写道:

悲怆的深夜,你默默出屋,

踏上从未走过的陌生的路。

动身的时候你默然无语,

未收下任何人的送别词,

踽踽步入沉睡的世界——

不见你的身姿,在漆黑的子夜,

你那为我熟稔的温和的容颜

隐入数不清的繁星之间!

你就这样空手归去,

不带一样家里的东西?

二十年你苦乐的负重

丢在我的怀里,你独自远行。

多少年你吉祥的双手以爱情

建立起来的美满家庭,

充满你真挚的温柔,

今宵永别,什么也不带走?

……

你在家每天叫我进寝室时,

嗓音是那样温柔、甜蜜。

今日你默默隐入茫茫宇宙,

宇宙中唤我声音那么凄楚。

以往你准时轻轻推开房门,

从今后关门再也无人来提醒。

……

静坐在孤寂中我沉入冥思:

人世间你的品行无与伦比!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罗宾德拉纳特和穆里纳莉妮真称得上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互敬互爱,携手走过了20个春秋。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董友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泰戈尔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