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诗词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01 17:19:00

鹧鸪天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1] 。一行白雁遥天暮 [2] ,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3]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4]

【注释】

[1]玉笛:玉制的笛子,笛子的美称,指笛声。[2]白雁: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3]秾华:指女子青春美貌。[4]横塘:古堤名,一为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另一处在江苏省吴西南。诗词中常以此堤与情事相连。旧游:从前游玩过的地方。

【赏析】

在中国古代,每到重阳佳节,人们就会登高,为的是避灾求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高逐渐演变成古人的一种重要情结,每当他们在郁郁不得志时,通常以登高赋诗吟词,以排解心中的郁闷苦楚。

南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在宋朝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在被囚禁的日子里,为了缓解心中的愁苦,他经常独上西楼远望,想象着昔日南唐的宫阕,而亡国之恨总会在这时一次次冲击他的心灵,因此他悲愤地写下了“无言独上西楼”、“小楼昨夜又东风”之类感伤的句。

与李煜这个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相比,纳兰无疑要幸运得多,他出身贵胄,父亲是权倾一朝的宰相,自身又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深得圣上赏识。然而,他却蔑视一切荣华富贵,想的是要如何遁迹山林,与清风明月为伍。纳兰的出身和性格,也就注定他要终身扮演一个不得志的失意者,而这首《鹧鸪天》,就是他内心中满腔惆怅的真实写照。

“独背残阳上小楼”,词一开篇,纳兰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凄凉的画面,在一个秋日的黄昏,纳兰孤单地登上小楼,夕阳将他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就像他的心性一样,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

登上小楼之后,纳兰耳边传来幽咽的笛声,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些许的感伤。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玉笛也是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那为什么很少用“金笛”、“铁笛”、“铜笛”来入诗词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对玉看得很重,正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文人君子必佩玉,于是,玉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人格、身份的体现。

登高必感怀,这是中国传统诗词的一个套路,另外还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所以纳兰在感怀之前,先看了看眼前的景色。“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远处,一行白雁飞入天际,近处,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一个人孤零零地登楼远眺就已尽显凄凉,如果再看到眼前萧瑟的秋景,自然会触景生情,发出无限的感慨。

词到下片,纳兰开始慨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四季更替,人生浮沉,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着流水消失不见了,到这里,词人的惆怅之情已显而易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人间有无限的惆怅之事,既已如此惆怅,那就更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旧游在何处了。读到尾句,我们不禁想起纳兰的另一首《浣溪沙》中的“我是人间惆怅客”,不同的季节,相同的意境,虽然时光飞逝,但惆怅的心情却如影相随。

有人说这首词是登高感伤之作,也有人指出横塘在江南,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怀念的是沈宛或是江南的友人,哪种说法正确,我们无法做出裁定,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纳兰内心中那无法倾诉的惆怅,将永远陪伴在他的左右,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纳兰性德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