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次韵和朴安即以为别(二首)》诗词原文与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04 14:28:46

次韵和朴安即以为别(二首)

萧萧易水[1]白衣歌,欲去还迟可奈何?

早办安心殉锋镝[2],稍怜古井起澜波。

收京梦里精魂热,[3]野史亭边退笔[4]多。

尚有挥戈[5]回日愿,重来[6]收拾旧山河。

故人郑重赠骊歌,[7]刻骨相思意若何?

卅载交情期短剑[8],千秋心事托微波[9]

羡君病废[10]才偏健,怜我诗魔泪更多。

握手楼头期不远,澄清休拟到黄河。[11]

题解

柳亚子平生笃于友情,交游广阔,视金樽对酒为人生一大快事,故而笔下不乏互通声气的赠答之章。但柳氏一向反对封建社会将旧体诗“作为羔羊,滥于投赠”的流弊,因此,他所创作的大量赠答诗所体现的并非小我之私情,而是与“大我”相通的深邃、圣洁的友情。可以说,柳氏一生皆受惠于这种友情,并从中找到了自己喜爱和熟悉的题材。仅从此诗来看,寓清丽于挺拔之中,对友人的刻骨思念与经国的知性议论,构成了和谐的诗意张力。流贯全篇的那种煦煦然、蔼蔼然、娓娓然的调子,平添了一种温馨亲和的韵致。又,由于这类“赠答诗”大多任兴而发,信手拈出,往往更容易使诗人的喜怒哀乐得以充分展示;或者说,更容易多侧面、立体化地袒示诗人的“全人”。揽读之下,不能不使人深感柳氏才华之倜傥,胆气之豪迈,文思之沛旺,藻采之富赡,功力之控纵裕如。

注释

[1]易水:典出《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末年,卫国人荆轲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太子丹派他去行刺秦王。赴秦时,太子丹与宾客白衣白冠相送荆轲于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2]锋镝:泛指兵器。锋,刀口;镝,箭头。

[3]收京句:《旧唐书·郭子仪传》:“九月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翌日,广平王入京师,老幼百万夹道欢叫。”

[4]野史亭:又名青来轩,创建于元代,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71.7米,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亭高12米,底座2米,匾额“野史亭”三字为徐继畲所书,亭内正壁有元好问画像石刻,左右各录其生前墨迹。亭北建大厅三间,号“春来轩”,壁间嵌有元明清以来名人诗文石刻。大厅两侧各建屋宇4间,可供凭吊者栖止。退笔:用旧的笔;秃笔。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金雷渊《洮石砚》诗:“退笔成丘竟何益,乘时直欲砺吴钩。”按:此句诗人自注云:“时有辑南明史之意。”

[5]挥戈: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6]重来:用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句。

[7]故人句:先秦时代有一首逸诗(即除《诗经》305篇以外的先秦诗歌)名为《骊驹》,为古代客人离别时所唱的歌。骊歌即指代《骊驹》,后被人们用以泛指有关离别的诗歌或歌曲,如李白的诗《灞陵行送别》中写有“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8]期短剑:暗用“季札挂剑”之典故。《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吴国公子,封于延陵,故又称延陵季子——注者)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维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又,《古诗源》卷一《徐人歌》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遂用“延陵许剑”表示朋友间的诚信与忠义。黄庭坚《李潦州挽词》:“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9]微波:语本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懽兮,托微波而通辞。”南社人高旭《赠沈孝则》诗:“惆怅佳人留片影,愿将心事托微波。”

[10]病废:1939年4月,胡朴安忽发脑溢血,后致半身不遂。初颇抑郁,后以易、禅之理自静心,谓:“譬如被判无期徒刑,不作出狱之想,狱中生活,亦颇自适。”才偏健:谓胡朴安刻“病废”后犹著述不已。

[11]澄清句:《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柳亚子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