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览胜纪行绝句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5-19 15:37:44

李白的览胜纪行绝句

在绝句方面,历来诗评家推王昌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701—762)为并峙的双峰。但从两人的全部成就看,应当说,李白的才具更高,堂庑更大,在千岩竞秀的唐人绝句中,只有李白的作品才是高出群山的主峰。就体裁运用而言,王昌龄只擅长七绝;而李白则不论七绝还是五绝都极其成熟,各尽其美。就题材范围而言,王昌龄的佳作大多是沿用写边情、宫怨之类的乐府旧题;而李白的名篇则散见于览胜纪行、咏古怀人、感事述怀、投赠送别各种各样的题材中,不论什么题材,在他的笔下都是游刃有馀,触手生春。更就作品风格而言,王昌龄的作品主要以深厚含蓄、和婉浑成为特征;而李白的作品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很难以一个方面的特征来概括其艺术风貌。他善于随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内容而变换风格。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所说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突出了他的作品风格的清新俊逸一面。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王安石语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这是突出了他的作品的秀丽天成、明净自然的一面。

李纲在《读四家诗选序》中说:“太白诗豪迈清逸,飘然有凌云之志。”赵翼在《瓯北诗话》中称李白的“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是突出了他的作品的飘忽、奔放、豪迈、雄阔的特点。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称赞李白的七绝达到了“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要求。这又是突出了他的作品的空灵蕴藉的一面。虽然上面所举的看法,除最后一条外,都不是专指李白的绝句,但从他的绝句,同样可以看到这多方面的风格面貌。

李白一生漫游四方,遍涉名山大川,对祖国的壮丽山川怀着深厚的感情,总是把身心浸沉在大自然的美中,从各个方面给予热情洋溢的赞颂。在他的风格多样化的绝句中,特别为人珍视、特别有艺术生命力的可能就是那些览胜纪行的篇什。这些篇什,万口传诵,历久犹新。他写过不少游庐山的诗,下面是其中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或题为《望庐山香炉峰瀑布》,前两句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是庐山西北的一座高峰,在长江和鄱阳湖上都可以望见它的峰顶。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诗中有“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句,又他的《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有“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句。它之所以以“香炉”命名,如《太平寰宇记》所描述,“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李白捕捉住它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的异彩,在诗的首句写出了它的雄伟壮丽的面貌;以此为背景,再在次句中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仿佛悬挂在山前川流上的瀑布。接下来,后两句诗遗貌取神,没有着意描绘瀑布的形状,而是空际运思,想落天外,驰骋想象之翼,运用夸张之笔,把想象和夸张自然而完美地融会为一,显示了瀑布的动态和气势。《苕溪渔隐丛话》举与这首诗同题的第一首古诗中“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句,赞其“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这一评比,未必允当。应当说,两诗用笔不同,各有独到。“海风”两句是意到之笔,表达的是诗人的巧思;“飞流”两句是神来之笔,表现的是诗人的豪气。

我国的两大河流——黄河与长江,也是李白诗中赞颂的对象。他的写黄河的名句多在古诗中,写长江的名篇却有几首是绝句。下面两首是人所共赏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两首诗都是写长江的江流和两岸的景色。前一首主要写长江在上游流经三峡的一段;后一首写长江在中游流经安徽境内东、西夹江对峙的博望山和梁山的一段。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江行诗,有人说是李白早年出川时写的,更多的人认为是他晚年在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途中遇赦东还时写的。诗的节奏轻快,既表现了一叶轻舟顺流而下、行驶若飞的状态,也流露了作者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诗的内容既是作者旅行生活的实际体验,也可以说是对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关三峡一条的加工和缩写。郦道元的原文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散文。李白写作《早发白帝城》时,显然从文中有所取材,但他根据诗歌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了大刀阔斧的剪裁手法,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对原文不仅作了文字上的压缩,而且作了艺术上的改造。通过这一改造,尽管素材看来大同小异,但却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赋予以新的艺术生命。整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竟使三峡中江流湍急、舟行迅速以及两岸万山重叠、猿声回荡的情景,生动、集中地再现在读者眼前。与所写的内容相适应,诗人运用作为其艺术极度成熟的标志之一的流利自然的语言,有如飞箭离弦、弹丸脱手,显示了他的作品风格中的豪爽奔放、流转快捷的特点。可以说,这首诗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自然美与艺术美的两相融合。

《望天门山》也是一首江行诗,描画的是诗人乘江船顺流东下途中望到的迎面而来的景物。诗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暗示人在船中,船在行进。《早发白帝城》诗和这首诗都是写江流。前诗是从船行的迅速间接显示江流的迅速,采取的是折射法;这首诗则直接写江面的开阔、水流的回旋。两诗的第三句都是把诗笔从江上转到“两岸”,既扩展了诗中的视野,又在章法结构上起了衬垫作用,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所说,使“文势不伤于直”,也如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说,使“走处仍留,急语仍缓”。两诗的第四句都是又掉转笔锋,回到江面,使读者的视线最后投向江流上的船只。但前诗所写的“轻舟”,毫无疑问是诗人自己所乘的顺急流而下的快船;这首诗所写的“孤帆”,则可以视作诗人所乘的东去船,也可以说是诗人极目远望,在江面上看到的从东方迎面而来的帆影。就整首诗看,《早发白帝城》是以轻快的节奏写急泻的水流;这首诗则以舒缓的节奏写迂回的水流。在艺术风貌上,这首诗是以清远壮阔为特征的。

李白另有一首题作《夜下征虏亭》的五绝,也是一首江行诗: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这首诗写长江在下游流经南京左近的一段,是在月明之夜从顺流东下的船中望到的江中、岸上的景色。诗人以明净自然的笔触,只平铺直叙地用了两个比喻,似乎不费气力地就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画面。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李白的艺术风格中的秀丽清幽的一面。如果说,《早发白帝城》诗是以写江流的险急见美,《望天门山》诗是以写江流的壮阔见美,属于大自然的阳刚美,那么,这首诗是以写江流的宁静见美,属于大自然的阴柔美。作为大自然产物的长江本是万态千姿的,而在李白的舒卷自如、变化随心的诗笔下,不管是写它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写它的白昼景,还是月夜景,总是尽态极妍的。

上面这三首江行诗,如果连接起来,可合成为万里长江的画卷,展示了这条伟大的江流在不同地段、不同时间的雄奇而又秀媚的姿貌。胡应麟在《诗薮》中就不同类型的绝句比量王昌龄与李白的长短时说:“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李白所写的宫词乐府中实有不少足以与王昌龄比美的篇什,而览胜纪行之作,则王确无从与李抗衡,不得不让李独步千古。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李白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