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君治天下,法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人君①治天下,法②也。
【注释】①人君:君主。②法:法律。
【释义】君主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
【点评】治国者应当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魏源《默觚·治篇一》
猜你喜欢
-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译文与赏析
- 《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矣,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老来疾痛,都是壮时落的,衰后冤孽,都是盛时作的.》什么意思|注释|译文|评说
-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为学须是要进有以异于人,若无以异于人,则是乡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明于大而暗于小。|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烈火非不猛,不耗百炼金;寒霜非不严,不凋竹柏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或问:“格物之物是何物?曰:至善是已。如何格?曰:知止是已。《中庸》不言格物,何也?曰:舜之执两端于问察,回之择一善而服膺,皆格物也。择善与格物同否?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格物也,致知诚正、修齐治平皆择善也,除了善更无物,除了择善更无格物之功。至善即中乎?曰:不中不得谓之至善,不明乎善不得谓之格物,故不明善不能诚身,不格物不能诚意。明了善,欲不诚身不得;格了物,欲不诚意不得。不格物亦能致知否?曰
- 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治家名言·增广贤文—清周希陶《二三六》原文|译文|赏析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东隅已失,桑榆未晚.》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已.》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什么意...
- 夫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
-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
-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什么意思|...
-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什么意思|大意|...
- 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什么...
-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
-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什么意思|大意|...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民无信不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上一篇: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