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天下治,只在用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要得①天下治,只②在用人。
【注释】①要得:要想。②只:仅仅。
【释义】要想使天下大治,仅仅在于用人得当。
【点评】用人得当,就可以使国家强盛。
参考文献
高拱《本语》
猜你喜欢
- 《通鑒胡注表微小引》原文与赏析
-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世无友,如天无日、人无目矣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活也;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关于《万物》见解句子、观点和看法
-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德不孤,必有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胸中有一个见识,则不惑于纷杂之说;有一段道理,则不挠于鄙俗之见。《诗》云:“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争。”平生读圣贤书,某事与之合,某事与之背,即知所适从,知所去取,否则口《诗》、《书》而心众人也,身儒衣冠而行鄙夫也,此士之稂莠也。
-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原文|译文
- 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 歇后语《武大郎啃鎯头,人松嘴不软》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蘗》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七盘岭上走鸾铃,十二峰头弄云雨》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什么意...
- 夫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
-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
-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什么意思|...
-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什么意思|大意|...
- 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什么...
-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
-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什么意思|大意|...
-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民无信不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上一篇: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