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以节操为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万物①以节操为高②。
【注释】①万物:世间所有事物。②高:高洁。
【释义】世间的所有事物以节操最为高洁。
【点评】可见古人对节操之重视。
参考文献
史铸《百菊集谱》卷五
猜你喜欢
-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淮南子·寓言篇·黄龙负舟》鉴赏
-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能与忠良,吉孰大焉
- 《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生则危亡立至.》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 《若要度量长,先学受冤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风收云散波忽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关于言行处世·谗言的名人名言大全
-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歇后语《实棒槌灌米汤,寸水不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天下所望于圣人,只是个“安”字;圣人所以安天下,只是个“平”字。平则安,不平则不安矣。
- 《苟信不继,盟无益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关于《求知名言大全·累积学识为求知良方》的名人名言
- 闻义能徙,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何...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什么意思,出...
-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出...
- 君子有九思|什么意思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父有过失,子当谏争(诤),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上一篇:立节非一朝一夕所能为,盖在平日之所养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夫其天姿高洁,独受间气,生不与草木同流,死不与草木偕逝,可谓物中之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