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国耳①忘家,公耳忘私。
【注释】①耳:而。
【释义】为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点评】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格啊!
参考文献
班固《汉书·贾谊传》
猜你喜欢
- 《矮人场笑,下士涂说,学者识见,要从心得.》什么意思|注释|译文|评说
- 《聪明过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关于坏人的名言名句,坏人的名人名言,坏人名言警句大全
- 隋唐五代名言名句·崔颢名句大全
- 《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关于《讲真话》见解句子、观点和看法
- 《一雨藕花新浴,香破小窗幽独》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者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弟子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较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译文
- 《邦无道,危行言孙。》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欲到中年事更多.》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引而不发,跃如也
- 法以画一而可守,令以坚信而不移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
- 闻义能徙,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何...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什么意思,出...
-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出...
- 君子有九思|什么意思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父有过失,子当谏争(诤),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上一篇: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