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记人之善①,忘人之过②。
【注释】①善:好处。②过:过失。
【释义】要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失。
【点评】只有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文献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传》
猜你喜欢
- 《闻一以知二。》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良知之说亦是致曲扩端学问,只是作用大端费力。作圣工夫当从天上做,培树工夫当从土上做。射之道,中者矢也。矢由弦,弦由手,手由心。用工当在心,不在矢。御之道,用者衔也。衔由辔,辔由手,手由心。用工当在心,不在衔。
- 《闻人毁己而怒,则誉己者至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四福自然增》原文与赏析
- 《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斯由平日衣服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则气变兴衰而为病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身可无悔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髀里肉生。》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称人以桀、纣、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好善恶恶之同然如此,而作人却与桀、纣、盗跖同归,何恶其名而好其实耶?
-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理无精粗,惟学乃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让礼之主也。》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歇后语《掏火棒儿短,强似手》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为政者贵因时。事在当因,不为后人开无故之端;事在当革,不为后人长不救之祸。
- 夫忠孝之于人,如衣与食,不可斯须离也...
-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什么意思|大...
- 弗爱弗利,亲子叛父。|什么意思|大意|...
-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什么意思|...
- 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什么意思...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
- 孝衰于妻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什么...
- 夫忠孝之于人,如衣与食,不可斯须离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夫酒者所以祀鬼神、养病老冠昏之礼,非酒不成;宾主之欢,非酒不接。无容沈湎过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勿弄刀笔,讥玩朋僚,若犯要司,败不旋踵;若轻同类,怨岂在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言思乃出,行思乃动,勿辄有毁誉,勿轻论得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一篇:陷人于危,必同其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