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恭者不侮①人,俭者不夺②人。
【注释】①侮:侮辱。②夺:掠夺。
【释义】谦恭者不侮辱别人,节俭者不掠夺别人。
【点评】节俭的人往往不靠掠夺手段致富。
参考文献
《孟子·离娄上》
猜你喜欢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書吳道鎔》原文与赏析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 《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原文与赏析
-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经简而直,传新而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选贤进能,不私乎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歇后语《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惊风下钓迟》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关于英雄的名言名句大全
- 《圣人之心,纯一于善,恶之过于前,知其恶而已,不复留于胸中以累其神明,恶去而忘之矣.善则留,恶则去,如天地虽有不详(祥)之物而不以累其生成.学者如此,则恶称人之恶而勿攻;若其恶不仁虽至,乃唯以自严而不加乎其身;所以养吾心之善气而泯恶于无迹,善日滋而恶日远,诚养心之要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怀与安,实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节俭,服饰不事鲜好,持不杀戒,食无...
- 明经节俭,诸儒称之。|什么意思|大意|...
- 宠而不骄,以谦恭为之本;满而不溢,以...
- 节俭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 躬率节俭,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什么意...
-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盖修己治人之道,无过于节俭。节俭则嗜欲不行,无声色货利之失德,所以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良有司者,苟能出令禁止,教以节俭,率以朴纯,使皆省无益之费,以为有用之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以节俭为之倡率,禁难得之货,明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愿弟出以广大之胸,再进以俭约之诫,则尽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一篇: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教民节俭,则财用足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