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君子求诸①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①诸:之于。
【释子】君子有事靠自己,小人则求之于别人。
【点评】这是君子与小人的最大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论语·卫灵公》
猜你喜欢
- 而我不容今世路,此情惭愧又何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zhi志),无顽鄙之訾(zi子);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黄云满地堆禾黍,山舍流泉映夕阳.冬暖近来春雪少,山人天上放牛羊!》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关于《大人物》见解、观点和看法
-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促足度,乘兴且长歌》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教然后知困.》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歇后语《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儿》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译文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汉儒杂道,宋儒隘道。宋儒自有宋儒局面,学者若入道,且休著宋儒横其胸中,只读六经、四书而体玩之,久久胸次自是不同。若看宋儒,先看濂溪、明道。
- 《遇事逢人,豁绰舒展.》什么意思|注释|译文|评说
-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敌先我动,则是见其形也;彼躁我静,则是罢其力也.形见则胜可制也,力罢则威可立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怀与安,实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节俭,服饰不事鲜好,持不杀戒,食无...
- 明经节俭,诸儒称之。|什么意思|大意|...
- 宠而不骄,以谦恭为之本;满而不溢,以...
- 节俭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 躬率节俭,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什么意...
-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盖修己治人之道,无过于节俭。节俭则嗜欲不行,无声色货利之失德,所以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良有司者,苟能出令禁止,教以节俭,率以朴纯,使皆省无益之费,以为有用之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以节俭为之倡率,禁难得之货,明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愿弟出以广大之胸,再进以俭约之诫,则尽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一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