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大事必慎其终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举①大事必慎②其终始。
【注释】①举:兴办。②慎:慎重。
【释义】兴办大事时必须要有始有终。
【点评】办事有始无终,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礼记·文王世子》
猜你喜欢
- 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
- 《法败则国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坐法堂,厉声色,侍列武卒,错陈严刑,可生可杀,惟吾所欲为而莫之禁,非不泰然得志也。俄而有狂士直言正色,诋过攻失,不畏尊严,则王公贵人为之夺气。于斯时也,威非不足使之死也,理屈而威以劫之,则能使之死而不能使之服矣。大盗昏夜持利刃而加人之颈,人焉得而不畏哉?伸无理之威以服人,盗之类也,在上者之所耻也。彼以理伸,我以威伸,则彼之所伸者盖多矣。故为上者之用威,所以行理也,非以行势也。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尧、舜、禹、汤、文、武全从“不自满假”四字做出,至于孔子,平生谦退冲虚,引过自责,只看着世间有无穷之道理,自家有未尽之分量,圣人之心盖如此。孟子自任太勇,自视太高,而孜孜向学,欿欿自嫌之意似不见有。宋儒口中谈论都是道理,身所持循亦不著世俗,岂不圣贤路上人哉?但人非尧舜,谁无气质稍偏、造诣未至、识见未融、体验未到、物欲未忘底过失?只是自家平生之所不足者再不肯口中说出,以自勉自责;亦不肯向别人招认,以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诗词名句鉴赏
- 《凫鹥声暖野塘春,鞍马嘶风驿路尘.》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避嫌者,寻嫌者也;自辨者,自诬者也。心事重门洞达,略不回邪,行事八窗玲珑,毫无遮障,则见者服,闻者信。稍有不白之诬,将家家为吾称冤,人人为吾置喙矣。此之谓洁品,不自洁而人洁之。
- 《亲属朋友》原文与赏析
- 关于心灵的名言名句,心灵的名人名言,心灵名言警句大全
-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芸,寄生之君也
- 《一寸相思一寸灰.》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画眉深浅入时无.》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让则礼仪生,争则暴乱起。》译文与赏析
上一篇:怀既往之不咎,指将来而骏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下一篇: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